题慧山泉。唐代。若水。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凉。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
《题慧山泉》
石脉绽寒光,
松根喷晓凉。
注瓶云母滑,
漱齿茯苓香。
野客偷煎茗,
山僧借净床。
安禅何所问,
孤月在中央。
译文:
石脉中绽放出寒光,
松根喷出清凉的气息。
水注入瓶中,瓶身光滑如云母,
漱口后茯苓的香气扑鼻。
野外的客人偷偷地煎茗,
山中的僧人借用净床。
在冥想中,他们问的是什么?
孤月独自悬挂在中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为主线,通过描绘山泉、石脉、松根等自然景观,以及野客和山僧的行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禅意的画面。
诗中的“石脉绽寒光”,形象地描绘了山泉水在石缝中流淌的景象,流动的水带来了凉爽。接着,“松根喷晓凉”将读者的感官带入了松树下的清凉感觉。作者运用了直观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的气息。
诗中的“注瓶云母滑”,形容了注入瓶中的水的触感,瓶身光滑如云母,给人一种柔和而细腻的感觉。接着,“漱齿茯苓香”将读者带入了漱口的场景,茯苓的香气扑面而来,使人感受到水的清新和茯苓的清香。
诗中的“野客偷煎茗”,描绘了在山中野外的人偷偷地煮茶喝,这是一种寻求宁静和心灵寄托的行为。而“山僧借净床”描绘了山中僧人在冥想时借用干净的床铺,以达到安住心灵和寻求智慧的境界。
最后两句“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表达了山中僧人在冥想时心中所思,他们沉浸在宁静的境界中,不问世间纷扰,专注于自己内心的探索。而孤月高悬于天空,独自照耀,暗示着禅宗哲理中的“空”和“寂”。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腻的气息、清新的视觉和僧人的修行,传达了诗人对宁静与内心探索的追求,表达了禅宗思想中平和、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哲理。
送同年孙锡勾簿巢县。宋代。宋祁。干牍公车与愿违,却怀黄绶去江湄。中都食酪忧蒪老,要路编苫笑锦迟。酒帜亭长离帟罢,浪花风稳暝帆移。惊秋感别俱成恨,瘦尽森森琼树枝。
海棠吟。宋代。金朋说。艳质妖娜放早春,谁教帝主溺初心。椒房一睡才扶起,彻动渔阳鼙鼓声。
垄头水。唐代。王建。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垄头闻水声。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胡兵夜回水旁住,忆著来时磨剑处。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
题水村图。元代。干文传。桑梓未能志楚甸,琴书已久住吴门。悠悠江海风烟隔,知是夕阳何处村?
暮春三首 其二。宋代。朱淑真。碧沼荷钱小叶圆,眼前芍药恣连颠。清明已过三春候,谷雨初晴四月天。乍著薄罗偏觉瘦,懒匀铅粉祇宜眠。情知废事因诗句,气习难除笔砚缘。
长相思(高调)。宋代。周邦彦。夜色澄明。天街如水,风力微冷帘旌。幽期再偶,坐久相看才喜,欲叹还惊。醉眼重醒。映雕阑修竹,共数流萤。细语轻盈。侭银台、挂蜡潜听。自初识伊来,便惜妖娆艳质,美眄柔情。桃溪换世,鸾驭凌空,有愿须成。游丝荡絮,任轻狂、相逐牵萦。但连环不解,流水长东,难负深盟。
吉祥寺古梅。清代。林古度。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
暴书会和陈正字磷观御制书二首 其一。宋代。程俱。龙检金壶记子年,寥阳宫殿玉虚前。三元初识皇文袐,八法争看御墨鲜。丛简旧藏丹蕊箧,群仙疑近白蛙泉。隆楼缥缈侵云汉,神物撝呵卫九天。
朝中措(茶词)。宋代。程垓。华筵饮散撤芳尊。人影乱纷纷。且约玉骢留住,细将团凤平分。一瓯看取,招回酒兴,爽彻诗魂。歌罢清风两腋,归来明月千门。
煨芋。宋代。释绍昙。山房不识春风面,地炉宿火煨红软。寒涕垂颐午梦醒,饥肠殷殷晴雷转。霜猿剥啄启岩扉,漏泄天香入翠微。雾幕烟笼收不得,等闲色引白云归。破藤床上生涯足,和土和灰擘柔玉。放憨一饱万缘空,口唱山歌手扪腹。可中真味与谁论,脯麟脍凤徒腥羶。向使懒残知有此,肯把虚名眩天子。
临清阁二首 其一。宋代。释德洪。泯泯下窥软碧,洄洄匆作惊湍。时看稚子对浴,少陵诗眼长寒。
次韵王待制游东坡留题十一绝。宋代。喻良能。雪堂风物渺江村,行客恓迷欲断魂。不见当年谪仙面,空馀春柳典型存。
初发瑶湖次宿广溪(别吴十一舅隆八弟)。明代。汤显祖。病瘦那临镜,清虚欲衣绵。舂粮三月外,伏枕一秋偏。吉日将行色,殊方或胜缘。暑过新雨薄,气逐晚云鲜。堂上行犹怯,低窗寝似便。命飘危叶起,相湿死灰然。君子能无疟,良医幸有全。月窗催药杵,云户隐书笺。气弱难扶饯,装轻得漾船。斑斓垂地泣,葱郁旧茔怜。故故随摇曳,悠悠独溯沿。金堤斜照落,瑶水暮风旋。客梦初移枕,劳歌始扣舷。外家依广下,中国向穷边。旴赣江连峡,雷琼海隔天。沧浪谁莞尔,歧路欲潸然。星谪郎官远,心知宅相贤。赋诗耆旧引,樽酒乐人传。鸠祝人难老,鹏扶尉欲仙。山川弥望积,丘壑几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