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灞岸。唐代。胡曾。长安城外白云秋,萧索悲风灞水流。因想汉朝离乱日,仲宣从此向荆州。
《咏史诗·灞岸》是唐代胡曾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长安城外白云秋天的景色,将灞水畔的凄凉和秋风带出悲伤的气氛。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汉朝离乱时期的思考,表达了对仲宣离开长安,前往荆州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灞岸的白云秋天,
长安城外的萧索悲风,
这让我回想起汉朝离乱的日子,
仲宣从此离开了长安,向荆州前行。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安城外白云秋天的描绘,暗示了城外的孤寂和凄凉。而诗中的萧索悲风更增加了一种悲伤的气氛。通过回想汉朝离乱的日子,诗人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思考和感慨。最后,作者特别提到了仲宣,他离开长安,向荆州前行。这句话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也是整首诗的中心所在。通过描写仲宣的离去,作者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长安与荆州之间的距离,以及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整首诗既带有对历史的思考,也呈现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悲伤感慨。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胡曾。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竹小口候风。宋代。项安世。河边高柳种成帷,隔尽朝阳与夕曦。卧看绿阴凉吹里,纷纷黄叶下如筛。
谢万寿润公和尚惠书。元代。耶律楚材。多谢堂头远赐书,惊人才笔我难如。承当禅髓心无愧,供奉佛牙力有馀。幼子可袭先父业,游人却到旧时居。个中消息谁能悉,玉女乘风跨铁驴。
晚起喜晴。宋代。姜特立。老翁喜晴色,屋角候晨曦。圆影才明隙,方晖已鉴帷。呼童聊拥褐,得火即舒眉。盥栉浑无事,看山就小诗。
归兴。元代。方回。投老深知万事难,骨骸熬暑又煎寒。暗量已觉穷无敌,退省犹须强自宽。稚子能吟青玉案,异人初付紫金丹。先生归去山中好,剩有閒云许细看。
刘将军诗。元代。杨载。交趾小蛮夷,去国将万里。土产无异物,其人状如鬼。湿热生瘴气,疾者无不死。天兵虽南征,弃之良有以。往年鄂州省,绥靖失其理。交驰赤白囊,来告犯边鄙。遣人觇虚实,在廷孰可使。矫矫刘将军,一旦备行李。有才兼文武,不但善弧矢。深入险恶地,限敌才一水。介者数百人,视之若蝼蚁。移文至其国,诘问事终始。指摘中利害,文辞更深美。报书礼甚恭,敝邑何敢尔。疆吏争怨隙,搆煽乃为此。贿赂却勿受,足以振纲纪。威声闻远方,一边祸为弭。国家方全盛,武备不可弛。如此将帅才,宜歌宿卫士。
附书与钟郎中因寄京妓越宾。宋代。徐铉。暮春桥下手封书,寄向江南问越姑。不道诸郎少欢笑,经年相别忆侬无。
题道岩二十韵。宋代。黄诰。道士元周其姓胡,朝来遗我仙岩图。一堆盘石东西向,凿破混沌中心虚。欲知地面深且广,架屋百楹端有余。天池高下相灌溉,四柱卓立擎香炉。席帽近南犹仰视,云盖一峰蟠北隅。前岩后岩为表裹,直过可以肩篮舆。吴许遗留试剑石,葛艾弃置烧丹炉。当时俗眼固不识,一旦脱屣朝清都。至今丹井泉源涌,下接三江连五湖。春来桃李开锦绣,宛在武陵溪上居。人间酷热不能到,清风白水摇芙蕖。霜飞雪落万木死,玉叶青青长不枯。三清殿前拜章夜,香绕真仪七十躯。月光射入嵌空内,皎皎寒冰在玉壶。老龙耽睡忽惊觉,一霎万顷沾膏腴。物无疵疠年谷热,有感则通如合符。本朝图经自该说,厥后荒废成丘墟。元周抵掌来必葺,十四年间复古初。崇宁天子降明诏,废者使兴传圣谟。郡邑何时能剡奏,毕封之祝相欢呼。
次二子韵。宋代。于石。松边庭户竹边窗,归卧故山云半床。蕙帐夜寒眠鹤醒,芸签日暖蠹鱼香。读书喜汝眼如月,涉世嗟予鬓欲霜。莫道文章真小技,今人当与古争长。
偶书楷老帖后。宋代。周行己。楷公不见十三年,何处高谈洞下禅。禅里相思无是处,不相思处有谁传。
杂曲歌辞。桃花行。唐代。赵彦昭。红萼竞妍春苑曙,粉茸新向御筵开。长年愿奉西王宴,近侍惭无东朔才。
送刘宋卿还家兼讯顾长卿世卿。明代。徐熥。平芜漠漠白云閒,忍向尊前送客还。赋别此时过候馆,怀人今夜闭空山。一年春色啼莺里,千里归心去马间。为问姑苏台上客,几人飞梦到闽关。
内子生日。宋代。项安世。人间十八最风流,更占新年第一寿。北梦南云春渐暖,星桥火树夜初收。舅姑未老椿松固,儿女成行璧玉稠。但得长年同饱饭,其他万事更何求。
羊城八景为胡方伯先生题 其五 景泰僧归。明代。欧必元。梵音寂寂昼漫漫,古寺清幽夏亦寒。不住拟修居士业,也应人羡宰官看。
南朝。宋代。李宗谔。仙华玉寿夜沉沉,三阁齐云複道深。平昔金铺空废苑,于今琼树有遗音。珠帘映寝方成梦,麝壁飘香未称心。惆怅雷塘都几日,吟魂醉魄已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