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残春

对残春朗读

《对残春》是唐代刘沧创作的一首诗,形式为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快要结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惜别之情。

诗中的杨花漠漠暗长堤,春尽人愁鸟又啼,展现出春天临近结束时的景象,杨花飘飘,长堤上弥漫着一片昏暗的氛围。人们感到春天的结束带来了忧愁,而鸟儿也在鸣叫着,仿佛在对春天的离去表达不舍之情。

下阕的鬓发近来生处白,家园几向梦中迷,诗中描写了自己鬓发的白发增多,表明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磨砺已经在作者的身上留下了印记。家园也隐隐间有了迷茫之感,使得作者陷入了一种迷惘的状态。

全诗的意境给人一种凄凉、忧伤的感觉。诗中的霏微远树荒郊外,牢落空城夕照西,写出了四周环绕的一片凄凉景象,远处的树木苍白而萧条,空城越发落寞。夕阳西下的光照耀着空城,更显得寂寥凄凉。

最后两句“唯有年光堪自惜,不胜烟草日萋萋”,表达了作者对光阴的珍惜,意味着只有让岁月充沛的光芒自怜,不堪回首的岁月已经不胜烟草的逝去。

整首诗以凄凉的笔调,写尽了春天离去的凄迷,表达了作者对年华的惜别之情,反映了人们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不舍。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光阴的无奈和人生的深思,展现出浓郁的哲理性和情感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沧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刘沧朗读
()

猜你喜欢

去住风花,东西沟水,年年小簟轻衾。草如青鬓,不任晓霜侵。

乍可梨云柳雾,啼莺破、影事重寻。持杯听、春人渐老,香梦已销沉。

()

闺阁争传捧贴黄。久重新雨露、润莲帮。锦袜初学内家妆。

今而后,启予足、孟家光。

()

趁渔郎、浴波弄影,螺烟隐隐如发。粉丝惯搅青房碎,镜里斜阳明灭。

晴澜阔。认亭子湖心、好去停荪楫。酒船似蝶。听鱼钥将收,一时催散,怕见柳梢月。

()

中秋日以近,月色日以好。开尊招亲旧,欢赏恐不早。

圆亏各有时,晴明焉常保。抚松羡后凋,攀柳知先槁。

()

孝思忠悃本相成,蜀道迢迢去帝京。自是白云增恋慕,非关绿野乐幽清。

松楸得展酬亲志,魏阙长悬报国情。好待泷冈封马鬣,速还黄阁赞升平。

()

物未能齐我未忘,心为行役敢辞忙。总疑水到渠成候,丽日中天花自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