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代蜀客吟

吴中代蜀客吟朗读

《吴中代蜀客吟》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身在吴中的蜀客思乡之情,描绘了峨眉山和锦江的美景,同时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

身狎吴儿家在蜀,
春深屡唱思乡曲。
峨眉风景无主人,
锦江悠悠为谁绿。

诗意: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了一个身处吴地的蜀客的心情。蜀客指的是来自蜀地(即今天的四川)的人,他们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故乡,流落到了吴地(即江苏、浙江地区)。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吴儿"指的是吴地的人,而"蜀客"则是指来自蜀地的人。诗人以自身为例,表达了蜀客们在异乡思念故乡的心情。

第一句"身狎吴儿家在蜀",表明了诗人身处吴地,而思念的对象是故乡蜀地。"狎"字表示驻留、居住,诗人用"狎"一词强调了自己已经在吴地居住了一段时间。

第二句"春深屡唱思乡曲",通过描绘春天的深度,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的浓烈。"思乡曲"指的是蜀客们常常唱的关于思乡的歌曲,这里是用来象征蜀客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峨眉风景无主人,锦江悠悠为谁绿",通过描绘峨眉山和锦江的景色,凸显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孤寂之感。"峨眉风景无主人"表达了这片美丽景色没有真正的主人,而诗人作为蜀客,无法拥有这片土地的归属感。"锦江悠悠为谁绿"则突出了锦江的绿意,但诗人不禁思考这片江水是为谁而流,是否有人真正欣赏这美景。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蜀客在异乡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抒发内心的感受,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渴望回到故土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施肩吾朗读
()

猜你喜欢

未将心事付题红,已有灵犀一点通。采笔春归横槊后,高情都属小元龙。

()
琳宇无尘夜色鲜,露明丛菊月临渊。
世间人境双清处,诵与西风更此编。
()
梵刹当年聚众僧,丛林深处著禅扃。
金沙布地阶无土,玉轴堆函藏有经。
云树千寻张翠盖,烟萝一片殿青屏。
星移物换今寥落,古寺犹存柏子庭。
()

丞相华堂燕斝飞,君恩自与众心期。鲁台况值书云后,汉殿仍经喜雪时。

便有东风来翠幕,别翻新曲度瑶池。可伤衰病无才思,欲续高吟愧色丝。

()

廿载飞书醉白沙,乱山寒色限孤查。南园一夜西风急,无数江蓠尽落花。

()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
旭日晴光转,重城曙景迷。
稻荒寒蟹出,竹暝晓禽啼。
古社栖危堞,碑残倚断畦。
秋风振原野,疲马亦能嘶。
()

至治昌明日,文章耀上台。学因施教广,院以育贤开。

采藻鸾旗振,谈经马帐推。衣冠登俎豆,德行筮云雷。

()

弭楫秦淮尾,登临殊兴回。
难销蔬饭饱,更过草堂来。
日转岩扉暝,风披蕙帐开。

()

不管青天问去鸿,百年都只此杯中。
千家小聚村村暝,万里河流岸岸同。
远树入河留返照,布帆随力饱西风。

()

尘世功收翰墨,江上还我形骸。笑落风前斗笠,小儿拍手拦街。

()

何心出岫落穷边,枯尽形容白尽颠。野有流亡少长策,家无儋石况残年。

愁并塞北风号夜,梦断江南水接天。却羡黄州员外置,閒居尚食酒囊钱。

()

岁岁随阳计,秋风三尺芦。上林光景好,不见子卿书。

()

津头落帆鼓,薄暮尚蓬冬。
疑是秦淮口,扁舟醉梦中。
不堪隋岸北,尘土一鞭风。

()
小小围亭书掩关,身闲不用更偷闲。
柳绵尽日高低处,春色於人去住间。
已醉更应将酒解,负花须索把诗还。
我今已是霜颠秃,不比休文只鬓斑。
()

此身安处苦难寻,常羡归鸦易满林。望远真成广武叹,得诗空作洛生吟。

逢人放适村村酒,感物悲哀岁岁心。想得济南花正好,抱城春水一篙深。

()

设科取士不遗贤,诏语先从内治先。朱邸遂兴宗子学,振振麟趾副详延。

()

取水观为政。

()

江城一登眺,寒色有无间。
帆拂沙头树,僧归云外山。
楼高西照急,叶尽北风閒。

()

彭城老父,陆沉皓首。炎鼎将移,麟搉凤蹂。吊哭低回,曾非侪友。

薰膏之规,哲士宜守。

()
满簪霜雪,一帽尘埃,消几寒食。
手捻梨花,还是年时岑寂。
簌簌落红春似梦,萋萋柔绿愁如织。
怪东君、太匆匆,亦是人间行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