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朗读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莺。能语,多情。
春将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复集东城。
林疏时见影,花密但闻声。
营中缘催短笛,楼上来定哀筝。
千门万户垂杨里,百转如簧烟景晴。

译文:
黄莺,它能言语,富有情感。
春天已过半,天色渐明。
初次遇见它在南边的街道,又聚集在东城。
稀疏的树林时而见到它的影子,花丛中只听到它的声音。
军营中因乐曲催起短笛声,楼上传来悲伤的筝音。
千门万户中垂柳下,烟景晴朗时百转如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中的一种美妙景象,以莺鸟为主题,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莺鸟被描绘成具有语言能力和丰富情感的动物,它们在春天的清晨开始歌唱。诗中描述了莺鸟的声音如何穿过林间和花丛,传遍了整个城市。在军营中,乐曲催起了短笛的声音,而在楼上,则传来了悲伤的筝音。整个城市都被春天的景象所包围,千门万户下垂柳依然婆娑,烟雾中的景色在晴朗的天气中变幻无穷。通过描绘莺鸟和春天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妙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它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丽的春天世界,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醉人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朗读
()

猜你喜欢

玄冥水伯,载司寒冱。殒霜杀草,昆虫闭户。北风宵厉,飞霰昼零。

木脱水涸,雷蛰无声。岁运既徂,阳和在候。万宝既成,敢告明后。

()
邦人钦伫见仪刑,诏使相望对宠灵。
位冠三公师尚父,躬全五福寿康宁。
久留行色春过半,乍别天颜涕欲零。
谁识上心优老意,从行仍许鲤趋庭。
()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
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东邻已藤蔓,西邻但桑麻。

()

当年王气拥神州,衮衮朝宗此地由。
自昔好山犹故色,只今清泗漫安流。
苍烟锁合神仙府,宿藓封深魍魉囚。

()

荐牍通名姓,儒冠十九年。自非劳剪拂,何得借云烟。

百里沿河润,穷途剩研田。报施待来世,今日亦徒然。

()

掷果心频喜,攀条臂暗通。有怀清远峡,云断玉环空。

()

沸泉迎日似明玑,穿破云根乳自肥。何似世尊将作供,不教新犊雪山饥。

()

把酒何当作寿卮,春林花落鸟衔时。蓬莱宫阙遥相对,抚景宁堪今昔悲。

()

一点疏镫一叶舟,夜深移过荻花洲。如何不作金莲炬,却向烟波照白头。

()

风际端宜鷁退飞,青云高处有危机。
屡遮西日成何事,几向东风咏式微。
塞马云何真是福,鲈鱼正不为知几。

()

方瞳玄鬓粉闱郎,绛阙斋心奉紫皇。
徵士高怀云在岭,骚人秋思水周堂。
闲园露草开三迳,灵宇华灯烛九光。

()

挂堂钱了不求馀,熟处工夫放得疏。逐客未行丞相令,绝交先作孔方书。

富非贫乐人皆笑,去似留轻絮不如。采采蕨薇歌日暮,也胜弹铗叹无鱼。

()
偷闲切欲访岩扃,恍若桃源洞里春。
平世自无忧国事,徘徊愁见避秦人。
()
晓鸡残月更离程,只见梅花不忍行。
水郭山村谁是伴,惟伊与我共孤清。
()
百花亭下花如海,子厚宅前溪似油。
幕下风流法曹掾,坐窗犹未作遨头。
()

巨璞胚胎饱精液,光怪迸起昆仑坼。元气淋漓沧溟窄,岳祇骇走神工擘。

阳九方回祖龙厄,谁其获者帝子赤。西京制诏多乃绩,真宰上诉天应惜。

()

伏枥驽骀伏枕人,不应俱是厌京尘。
东城自有乘肥客,白苎新裁探候春。

()

杜鹃杜鹃,闻尔曾为蜀天子,一自城荒尔身死。当年御极日万几,何苦今朝自如此。

恭闻太上垂玄言,治大国兮烹小鲜。流情纵逸不追悔,无端却恨春山烟。

()
嗟哉予少年,学志如蒙泉。
区区指漫血,未识方与贺。
晚于方册间,再拜予公先。
琳琅餐珠玑,意公真其仙。
()

谁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亦梦中。若向梦中寻梦觉,觉来还入大槐宫。

()

鱼市笙歌,螳川灯火,又看滇海元宵。剪剪轻风,绮罗十里香飘。

彩云影罩冰壶地,人家在、月户星桥。恣经过、一刻千金,玉漏迢迢。

()
苔藓斑斑过雨廊,菱荷猎猎晚秋乡。
庐山大似要元亮,江夏安能隐戴良。
酒遇诸豪君可敌,诗逢二妙我无长。
昔何勇锐今何怯,畅叙深孤咏与觞。
()

昔献长扬赋,风云四海生。遭逢圣明主,礼乐秀群英。

()

正气钟河岳,芳声蔼搢绅。民歌清白吏,国重老成人。

素蕴嗟方展,清标怅永沦。寒飔吹画翣,行道共沾巾。

()

阴壁下寒泉,阳崖隐深洞。想像张幽州,当年此弦诵。

遐情纳方寸,灏露惊宵梦。既有真积功,岂无致时用。

()

古槐修柏琅玕竹,晓日晴岚翡翠山。疏影半窗鸠忽语,湘南烟水梦初还。

()

玉女身边小石楼,云中相伴已千秋。黄龙洞口歌舞石,虚梦刘王计未酬。

()

云母屏风零露洁,蒲萄锦衾残月光。羞看绣帐双鸳带,徒费薰衣百和香。

()

随班晓入谒金鸾,面对天颜咫尺间。身披赐衣深雨露,手提教铎重丘山。

王通千载称高士,杨震当年亦冷官。自愧菲才何以报,平生惟有寸心丹。

()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松风吹菵露,翠湿香嫋嫋。
应真飞锡过,绝磵度云鸟。
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
()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两岸严风吹玉树,

一滩明月晒银砂。因寻野渡逢渔舍,更泊前湾上酒家。

()

阶前昼永。绕石芭蕉影。半*云鬟慵不整。寂寞朝酲乍醒。湘裙翠被风流。背人无限娇羞。玉腕一双跳脱,欠伸浑是春愁。

()

越林多蔽天,黄柑杂丹橘。

()

七千里外瑶华影,恁亭亭、妥向湘筠帘底。纤手袖罗垂,似微闻环佩。

茱菊风光重九好,写几点、燕山晴翠。凝睇。正雁带声过,碧霄无际。

()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

似月非烟见未真,夜堂如画迥无尘。门前也有齐腰雪,谁是当年断臂人。

()

蚁扰蜂喧笑骑过,鼓儳争自落长河。人人斗说空鞍马,不似今番数最多。

()
班葛才华尽冠时,如何褒贬两参差。
八公并号翀宵客,谁作当年诣吏辞。
()

鄂君何事减生平,岂到山中绣被轻。国色但存兴庆白,天香犹见雒阳名。

不将富贵撩人意,故作清癯称道情。直待懒残寒涕尽,明年应有露苞生。

()

开轩向南圃,僻近大江头。碧玉敲湘竹,绡囊破海榴。

林喧闻鸟度,荇动见鱼游。更是欢游处,莲池荡小舟。

()
覆按山陵挈累行,金多季子橐赍轻。
殿中御史尤堪戮,尽室逃归骇一城。
()

相君筑堤西弄,词客待诏公车。鸣驺定先宿鸟,弹铗不愁无鱼。

()

夫君久逐夜舟移,依旧岩扃锁翠微。位至文昌还避世,身甘幽谷是知机。

清风未泯随流水,遗像空存伴落晖。百有馀年同俯仰,白云犹绕故亭飞。

()
眼横鼻直,气清骨寒。
手眼外应金篦快,身心内照玉壶宽。
机丝交织兮春华蔟蔟,与物齐平兮梦蝶团团。
()

渔父讥仲尼,孤凤遂辞楚。谁留坛树枝,摇花映江渚。

明明虞夏谟,白首困行旅。临河歌猗兰,千载复谁语。

()

闭眼无劳身外思,安心有法静中知。香添细炷焚千和,茶碾新芽试一旗。

()

满目风云趁羽翰,兰台新命入长安。碧鸡久有滇南颂,金马犹同汉代看。

白简自清狐菟窟,乌台还见柏霜寒。鲰生敢拟舆人颂,幸接龙门百代欢。

()
久向名飞未习眉,寻踪几折过岩欹。
转从怪道泉珠洒,飘瞥悬崖乳玉垂。
开落松花数许里,短长竹子百余枝。
却逢种术东篱下,翻问溪童是阿谁。
()

旌显非初望,归全是宿心。痛怜双孺在,笑入九原深。

剑及延平化,珠还合浦沈。生荣死更好,乡国有徽音。

()
乱点琼葩艳艳明,半粘残雪不胜清。
春风十里梅花路,拄杖寻诗独自行。
()

万壑千峰是旧知,此回相见异前时。寒鸦亦似曾相识,两两飞来低树枝。

()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得子从西国,成阴见昔朝。

势随双刹直,寒出四墙遥。带月啼春鸟,连空噪暝蜩。

()

碣石晚风催雁急,昭祁寒涨与云平。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