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七日冒暑报谒

五月十七日冒暑报谒朗读

《五月十七日冒暑报谒》是宋代张九成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五月十七日的酷暑天气和作者前往报谒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炎热不可触,报谒当及时。
登车汗如洗,黾勉将何之。
城隅行诘屈,路转沿江湄。
仰看山列黛,俯瞰水沦漪。
心宽天地大,思远雪雾披。
犹如尘土中,忽见元紫芝。
暑气渺何许,清凉今在兹。
客子且休辔,与汝同此嬉。
人生贵自适,奔走亦奚为。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炎热的天气和作者前往报谒的情景,传达了几个主题和意象。

首先,诗词表现了夏季的酷暑天气。炎热的气温让人感到难以触摸,暑气弥漫。作者登上车辆后汗水如洗,这种身体上的不适感强烈地表达了夏日的炎热。

其次,诗词描绘了作者报谒的情景。作者在城隅行走,路线转向江边。仰望山峦连绵、俯瞰水面波纹,景色美丽而壮丽。这些景色的描绘为整首诗词增添了一种宏大而开阔的氛围。

第三,诗词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作者的心胸开阔,感受到天地的广阔。他的思绪飘远,仿佛穿越雪雾。这种意象展示了作者对远方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诗词以一个突如其来的意象作为结尾。作者描述了自己仿佛是在尘土中,忽然发现了珍贵的紫芝。这个元紫芝意味着希望、奇迹或者宝藏,它与之前描绘的酷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转变象征着暑气的消散,清凉的到来,也暗示了生活中的惊喜和意外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酷暑天气和报谒情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由、远方和生活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清凉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反思。诗词结构简洁明快,意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山行终日少人烟,乱石砑䂘一径穿。九折羊肠盘雪岭,半空鸟道插云巅。

每逢路转石偏峭,突遇峰回崖更悬。不历世途危险处,那能平步上青天。

()

高岩短竹馀一尺,纤叶袅袅青鸾毛。空山无人月华冷,西风满地秋萧骚。

()
歌风台畔水沄沄,地面官人馈酒荤。
宫女上船嬉一霎,不禁尘土污衣裙。
()

旧家池沼。寻芳处、从教飞燕频绕。一湾柳护水房春,看镜鸾窥晓。晕宿酒、双蛾淡扫。罗襦飘带腰围小。尽醉方归去,又暗约明朝斗草。谁解先到。心绪乱若晴丝,那回游处,坠红争恋残照。近来心事渐无多,尚被莺声恼。便白发、如今纵少。情怀不似前时好。谩伫立、东风外,愁极还醒,背花一笑。

()

客中心绪,只怕流年去。才见河桥飞柳絮,又是榴花端午。

醉眠休恨啼鸦,伴人明月窗纱。归梦不如不作,醒来依旧天涯。

()

曾陪参画从橐鞬,文雅当时最盛传。
玉挂好风横饮簟,翠漪明月漾吟船。
石渠金马余何者,绿水红莲子尚然。

()

平江八百平如掌,漠漠清阴两岸苔。突兀孤亭撑水出,九龙衔下一珠来。

()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芦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

一从为郡后,来往十年间。
自笑成何事,犹容看此山。
旧人多粗给,老子愿常閒。

()

坦腹东床众莫奇,堂堂吾弟独君知。交亲未及亲三岁,沦丧俄惊共一时。

琴在我方悲子敬,礼存谁为哭言思。山阿幽室千年閟,挽语空吟靖节诗。

()

螺山螺水爱其英,属者分之在少生。

不啻海涵胸次大,犹贤泉涌笔端清。

()

谢家溪亭花锁碎,尚忆故岁春未阑。觅得小航冲雨去,湿红飞处忍朝寒。

()

江上双画舸,风帆或先后。晚共泊芦洲,欣同幕中友。

一过长风沙,一住贵池口。当时骢马客,今是凭熊守。

()

破贼书来鸟共飞,江东谢傅喜生眉。即招记室横彤管,共泛楼船倒玉卮。

()

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
从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
谁言到官舍,旱气裂后土。

()

一雨五日余,南州三伏凉。
唤客近方沼,笑潭引杯长。
相将复登楼,月色在屋梁。

()

一枝浓艳俯沧浪,彷佛还疑镜里妆。波面波心飞蛱蝶,树头树尾宿鸳鸯。

浮萍点缀偏生色,流沫潺湲岂有香。借问娇姿谁得似,洛神方在水中央。

()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