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鹿肉谢正仲见{馍莫换鬼}。宋代。舒岳祥。山寺曾闻叫,悲哉失侣音。能鸣终召祸,善走竟成禽。设罟须新雨,寻踪恋旧林。衰年资血味,生杀亦何心。
诗词:《食鹿肉谢正仲见{馍莫换鬼}》
译文:
山寺曾闻叫,悲哉失侣音。
能鸣终召祸,善走竟成禽。
设罟须新雨,寻踪恋旧林。
衰年资血味,生杀亦何心。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个人食用鹿肉为素材,表达了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山寺中曾经听到的鹿鸣声,表达了对失去伴侣的悲哀之情。鹿的鸣叫声虽然能引来祸害,但是它们善于逃跑,最终却成为了猎人的猎物。诗人以鹿为象征,暗示人们即使能够逃避困境,最终也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在这个世界上,人们设下罟网,期待新的雨水来临,寻找过去曾经留下的痕迹,表达了对过去的眷恋和追忆。然而,在衰老的岁月中,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生死之间的区别又有何意义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通过鹿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诗中揭示了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即使拥有逃避的本能,最终也无法逃离命运的捉弄。山寺中鹿的鸣叫声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失去伴侣的悲伤的象征。诗人以鹿为喻,表达了对生命的矛盾感和对命运的思索,以及对过去时光的眷恋和对衰老的无奈。这首诗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人们对生命和命运的复杂情感,引发读者对生死和命运的思考。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舒岳祥。(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寄周内翰。宋代。赵蕃。一自春风辱报书,后来安否定何如。江山我敢涪翁后,事业公真六一余。百年半途过九十,千间大厦岂无庐。不知蹀躞天街马,孰愈崎岖经壑车。
醉花间·月落霜繁深院闭。五代。冯延巳。月落霜繁深院闭,洞房人正睡,桐树倚雕檐,金井临瑶砌。晓风寒不啻,独立成憔悴,闲愁浑未已,人心情绪自无端,莫思量,休退悔。
子庄见求近诗以一阕为介。宋代。胡宿。半纶祗役谢英游,牒诉装怀思若抽。铜钵任敲何所得,铁盂虽缺岂销忧。楚囚操乐宁忘本,蜀客摛辞祇傍愁。强抉巴音还首鼠,知君诗户敌千侯。
西江月。宋代。周紫芝。罗袖云轻雾薄,醉肌玉软花柔。相逢不道有春愁。只道春来微瘦。一点人间深意,数声柳下轻讴。带将离恨上归舟。肠断月斜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