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

偈颂一百六十首朗读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宋代释宗杲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禅宗的修行态度和境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摩竭提国犹半途,
少室峰前全无巴鼻。
谈玄说妙好肉剜疮,
举古明今抛沙撒土。

诗意: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修行的道路上的艰辛和禅宗的境界。作者提到了"摩竭提国",暗指修行的目的地还未到达,意味着道路上仍有一段距离要走。"少室峰前全无巴鼻"则表达了修行者对外在世界的超越和超脱,巴鼻是指人的鼻子,暗喻了人们对于外在世界的执着和追求。

"谈玄说妙好肉剜疮"体现了修行者对于深奥玄妙的理论和智慧的追求。修行者以开创性的思维剖析问题,就像用肉剜疮一样,剖开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举古明今抛沙撒土"则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尊重,以及他们在修行过程中抛弃尘世的执念,将沙土抛撒,意味着将尘世的纷扰拋在脑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通过隐喻和比喻塑造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和态度。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禅宗的思想和修行理念,表达了修行者对于内心解脱和智慧追求的追寻。诗中的各个意象和隐喻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清晰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诗中的修行者以超脱世俗的姿态行走,不为外在的名利所动,而专注于内心的修炼和智慧的追求。他们以开创性的思维解析问题,剖开现象背后的本质。同时,他们也尊重传统智慧,抛弃尘世的执念,将纷扰拋在脑后。这种境界和态度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心解脱、超越尘世的理念。

总之,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和态度,以及他们对于深奥智慧的追求和尊重。它带给读者一种超脱纷扰、追寻内心解脱的思考,让人感受到禅宗修行的静谧与智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朗读
()

猜你喜欢

浑疑蜡作花,貌野中抱幽。冷香不盈阶,意尽仍一流。

()
寒江凝碧。
是谁翦作梨花出。
花心犹带江痕湿。
轻注香腮,却是桃花色。
()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

红树青山满眼秋,江南江北路悠悠。一行归雁无书信,倚尽斜阳不下楼。

()
初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
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
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
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

极目双峰剑倚天,重门因设据高山。
城隍尽枕溪岩畔,井邑全居水石间。

()

闻道商山老紫芝,百年短景不胜悲。红尘满眼空怜我,青史流芳竟属谁。

杖化葛陂龙去远,笙闻缑岭鹤来迟。王孙草绿烟汀晚,独倚危栏自咏诗。

()

岱宗齐鲁间,万古统群山。日向夜中见,云从海外还。

蓄灵深屏翰,空翠满河关。尽日临清霁,岩岩不可攀。

()

淝上英游远,江南庆系长。二卿双戟贵,七叶一门光。

早负鹏天阔,先分桂籍香。中兴谁第一,勋烈在旂常。

()
()

一雨昭苏外,群山宴寂中。移床就佳月,引袂纳凉风。

蜗舍怜渠小,蚊雷讶许同。幽怀閟清境,舒啸夜将终。

()

一纸翻翻正复颇,数诗兼与问云何。敢言少日期耕籍,但道今年学荷戈。

已办向人腰为折,更愁逢彼怒成诃。知时未暇伤鹈鴂,拨谷惟思和九歌。

()

曲涧丛阴薄,晴岚藉草薰。故园星却聚,高会韵初分。

人倚岩前树,风来岭上云。后期还共约,莫使惜离群。

()
吾年将八十,历践何足数。
义不惜骸骨,愧无罔君父。
挂冠复挂冠,求去再求去。
至原诚遂心,燕笑乐畎亩。
()

女桑新绿映宫槐,三月春风戴胜来。织就鸳鸯锦千匹,金刀先取合欢裁。

()

()

数事平反转两官,金章不博鬓毛班。

继今功大勿全有,从古恩多宁少悭。

()
快人一言,快马一鞭。
停囚长智,十万八千。
()
平{奭斗}陆海吸潘江,羽扇雍容築受降。
许蔡衡湘全楚地,了知邾郐不在邦。
()
群胡束手仗天亡,弃甲纵横满战场。
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