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弥勒菩萨章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弥勒菩萨章朗读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弥勒菩萨章》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痴根爱种力锄除,
一段灵明是旧基。
插草天人深会意,
拈华尊者笑开眉。
鱼行大士须珍重,
布袋憨僧且伏惟。
处处鼻头相撞磕,
唯心境界你谩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中的弥勒菩萨的形象,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佛法的理解和体悟。诗人通过对弥勒菩萨及其他佛教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敬重和对佛法教义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修行者内心的境界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的诗意主要集中在表达对佛教修行者的敬重和对佛法的赞美上。首先,诗中提到痴根,意指有着执著的根基,表示修行者对佛法的坚持和努力。接着,描述了灵明的基础,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开悟和智慧。接下来,通过插草、拈华等象征性动作,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诗中提到的鱼行大士和布袋憨僧是佛教中的形象,分别代表修行者的珍重和虚怀。鱼行大士象征修行者要珍惜修行的机会和果实,而布袋憨僧则象征修行者要保持谦逊和无私的态度。这两个形象的描绘进一步体现了修行者应有的心境和修行的精神。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修行者内心的境界和对外在世界的看法。修行者的鼻头相撞磕,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越和超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最后一句诗通过问答的方式,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心境界和对修行道路的坚守,突显了修行者对于内心境界的自信和坚定。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形象和修行者的境界,展示了佛法的价值和修行的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推崇和对修行者的敬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断岸馀衰柳,轻舟泊浅沙。西陵南下路,多是野人家。

()

青山久不拜车尘,忽坐天峰草阁春。十载别离浑梦寐,一言天地几经纶。

平生意气那杯酒,明日梅花是故人。送上孤舟还又拜,满江烟浪欲无津。

()

尊者暂离方广间,神通游戏山水闲。
女郎夙植窥其藩,妙笔写出尊者颜。
甚知此意大廓落,直与世尘解缠缚。

()

素娥新画半弯眉,丹桂花开向北枝。街鼓未鸣人未绝,清光虽好不多时。

()

西山有崇台,上与云气通。仙人紫霞佩,导以双青童。

逍遥琪树林,盘礴瑶华宫。积石象玄圃,连岑搆空同。

()

行到芦峰最上头,几回振策又还休。因君好句撩孤兴,却恨云烟未肯收。

()

兄弟逢家难,仓皇并挂冠。莫言归计早,犹作畏途看。

萝薜褰愁入,松杉掩泪残。唯应狱中剑,虹色为君寒。

()

族出于仙住傍僧,羞为春事与时争。

长专太白山涵润,独淹中秋月渗清。

()

深深庭院。正迟迟月上,沉沉夜半。画出疏疏梅影瘦,寂寂苍苔步缓。

点帽香寒,蘸衣露湿,吟思含凄惋。谁家楼阁,笛声天际飘远。

()

石洞悬流泻碧崖,石桥幽磴抱云回。樵人共我山头看,知是吹笙跨鹤来。

()
同年同日又同窗。
不似鸾凰。
谁似鸾凰。
石榴树下事匆忙。
()
剑阁清调犯属车,网骡驮得荔支无。
俗嫌尽史才情少,不作承平舞马图。
()
秦汉求仙事已非,等间却遇月中妃。
如何不觅长生药,只记霓裳一曲归。
()

东皋初释耒,牧竖暮归迟。短笛浑无调,临风信口吹。

()

老松疏竹间梅英,三友如何独擅名。
应是枇杷并桧柏,当时无力预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