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本来无物,当处出生。白毵毵之头发,乌律律之眼睛。谁敢居尊宿,僧相奉老成。现威仪,住灭定。随影响,放光明。玳瑁海深难寻含月之蚌,珊瑚林没谁见{左马右展}潮之鲸。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朝太阳升起时,本体显现。
他头发洁白如雪,眼神深邃有力。
谁敢居高位,僧人相互尊重。
他展现出庄重的仪态,守持住内心的平静。
他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放射出光明。
就像深海中寻找不到含月之蚌,
珊瑚林中无人见到潮汐的巨鲸。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禅修者的形象,他追求真实自我的展现,并希望获得赞美。诗人通过对禅修者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内外合一的境界和修行者的高尚品质。禅人通过修行,超越了尘世的浮躁与欲望,拥有平静的内心和深邃的智慧。他在尊重和被尊重的环境中,展现出庄重与谦逊的态度,同时能够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光明的辐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禅人的形象和境界,通过对禅修者的描述,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理念和目标。诗中用白毵毵的头发和乌律律的眼睛来形容禅人的外貌,彰显了他的纯洁和深邃。诗人通过描述禅人的姿态和修行的境界,表达了禅修者内外合一的境界和追求真实自我的愿望。禅人在修行的过程中,能够守持内心的平静,随着外界的影响而放射出光明,这展示了修行者内心的稳定和智慧的表现。
诗中还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禅人修行的难度和珍贵性。深海中难以寻找含月之蚌,珊瑚林中无人见到潮汐的巨鲸,暗示修行者的境界超越了尘世的凡俗,是无法被寻常眼睛所看见的。这种比喻使诗词更加富有意境和哲理性,深化了对禅修者境界的描绘。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形象和修行境界,表达了禅宗修行的理念和目标,同时通过比喻的手法,突显了修行者的高尚品质和境界的珍贵性。
大云寺同王翚父晚归。宋代。洪咨夔。春风拍天梯,夕舂堕寒浦。潭潭水晶宫,滟滟赤金柱。汞炉煮丹砂,酿作九霞醑。阳侯醉而狂,唤起烛龙舞。湿红照白发,客子有酒所。举鞭问同来,扶桑在何许。同来狂更甚,摇手作虏语。上流屠鲸鲵,流血一川雨。
相和歌辞·长门怨。唐代。刘长卿。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旅夜 其一。明代。刘基。月光天上来,入户清如水。游子忽思家,披衣中夜起。徙倚步回廊,乌啼夜未央。欲飞无羽翼,零泪湿衣裳。
嘲蝶。宋代。耶律铸。莫疑庄喜知为蝶,且恐韩凭有化身。䝼取一生花里活,未宜随定卖花人。
铜雀台(一作沈佺期诗)。唐代。宋之问。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台。一旦雄图尽,千秋遗令开。绮罗君不见,歌舞妾空来。恩共漳河水,东流无重回。
将之匡岳过寻阳。唐代。齐己。帆过寻阳晚霁开,西风北雁似相催。大都浪后青堆没,五老云中翠叠来。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远公林下莲池畔,个个高人尽有才。
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寄答潘文叔并属恭叔五首。宋代。赵蕃。斯文吕与张,用世故落落。年来踵蒿原,天意亦已虐。君尝登其门,如户发管籥。何当传相授,此道得深酌。
以十月桃杂松竹置瓶中草药照以镜屏用潚韵。宋代。楼钥。中有桃源天地宽,杳然溪照武陵寒。莫言洞府无由入,试向桃看背后看。
官学杂诗 其三。清代。郑孝胥。五月六月交,雨势昼夜大。中宵闻嘂呼,巷屋纷倒坏。朋亲断奔视,消息各狼狈。忍盦庭柳拔,乙盦床书败。经旬觏檐日,云意仍叆叇。众情馀震惧,传说播灵怪。乃云芦沟绝,蛟螭骋狡狯。丰台十数乡,筑堰幸自卫。河神蛇服出,巫语索祭赛。方当风雨黑,昆明势尤倍。神灯见十三,倏忽助澎湃。或言乃龙目,激波涌堤外。行宫墙甫合,荡突渺疆界。奔腾谁能遏,阒若潮自退。游幸非所宜,毋乃神祇戒。老鼋过城隅,容与状无畏。都人夙好事,填道杂粉黛。阴奸竞得意,熟视但我辈。
颂古二首。宋代。释善能。古殿无人到者稀,蒲团端坐有谁知。不因院主通消息,争得寒光万里辉。
香山寺僧方荷能诗出其师护松号册索次。明代。徐渭。坛畔苍松缀紫苔,远公曾记昔年栽。不教秀色流华屋,只放疏阴覆讲台。愁为石化将鳞去,喜作涛鸣杂梵来。却忆吴山五千树,寸秧尽是老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