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如珪如璧,雕文丧德。如云如石,坚润是式。苍竹无心岁寒色,老松有傲霜雪力。照破诸缘兮,两眼如漆。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正觉。这首诗词描绘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和追求,以及对于内在美和超脱尘俗的追求。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如珪如璧,雕文丧德。
如云如石,坚润是式。
苍竹无心岁寒色,老松有傲霜雪力。
照破诸缘兮,两眼如漆。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对禅修者的形象作为主题,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禅修者的境界和修行的目标。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禅修者的境界比作珍贵的玉器和宝石,强调其内在的纯净和美丽。同时,他也指出了社会中雕文琢磨而失去真正品德的现象。
接下来,诗人将禅修者的境界比作云和石,云象征着柔软和变化,石象征着坚硬和恒定。这种矛盾的描绘表达了禅修者内在的坚定和润泽,以及修行所追求的境界。
诗中还出现了苍竹和老松,苍竹不受岁寒之色的影响,老松则以傲然的姿态承受着霜雪的侵袭。这些形象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他们超脱了世俗的冷暖荣辱,拥有内心的坚强和自信。
最后两句表达了禅修者透彻理解世间种种缘起的境界,他们的眼睛照破了一切执着和烦恼,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界,内心如同漆黑一般纯净。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以简练、象征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境界和修行目标。通过比喻手法,诗词准确地表达了禅修者内在的纯净、坚定和超越世俗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禅修者和世俗的对比,揭示了社会中雕文琢磨而失去真正品德的现象。诗中的比喻和象征形象生动而深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觉体验。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诗人突出了禅修者内心的坚强、自信和超越。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超越尘世的内在境界。它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神和境界,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江北春望赠皇甫补阙。唐代。张南史。闲园柳绿井桃红,野径荒墟左右通。清迥独连江水北,芳菲更似洛城东。时看雨歇人归岫,每觉潮来树起风。闻道金门堪避世,何须身与海鸥同。
夜坐怀李季蓬。宋代。赵蕃。旧诵凌云赋,新哦泣鬼诗。结交何用早,倾盖诈深期。捷径看君绝,长途觉我衰。殷勤今夜月,全似过桥时。
千秋岁。清代。俞士彪。虚楼深闭。阑角飞花坠。鸳甃上,苔纹细。尘昏青玉镜,蠹损银钩字。人去后,转头春色都无几。帐捲蛛丝系。香冷炉灰死。沉想处,增憔悴。泪多衾易润,胶涩弦难理。夜静也,雨来风紧纱窗碎。
诸公携酒苏台饯别醉归海上作此奉谢。明代。袁凯。吴王洲上百花开,花下人人劝酒杯。醉卧春江三百里,不知月过海门来。
冯家女。明代。徐庸。冯家有女颜如花,二八纳入将军家。专房宠爱日屡加,岂料众妾怀奸邪。一朝绞死称缢死,毒手欺凌乃如此。至君听信不得志,抱恨长为厕中鬼。
三水归舟有怀 其二。明代。陈邦彦。入望壶冰炤眼寒,浈江南下路漫漫。山城浪有逢迎喜,都向游人镜里看。
题斋中五岳图 其二 衡。明代。胡应麟。玉殿瑶台跨紫氛,云璈霞色半空闻。龙游尚忆重华驾,鸟迹长留大禹文。翠岫阴森巫峡雨,苍崖明灭洞庭云。谁同蹑屩寻仙去,天柱南头唤鹤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宋代。陆游。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玉清乐 其一。宋代。赵佶。地居天上接空居,万象森罗遍八区。功用不知谁主宰,绛霞丹雾閟清都。
送朱侍御之南台。明代。薛蕙。不谓云霄去,能为江海行。知君古人意,非是厌承明。出国仍簪笔,忧时未请缨。他年有封事,更觉见平生。
登钟山下峰望诗。南北朝。虞骞。冠者五六人,携手岩之际。散意百仞端,极目千里睇。叠岫乍昏明,浮云时卷闭。遥看野树短,远望樵人细。
明水镇水陆祥院。宋代。祖无择。谁卜精蓝若画屏,四边山色与泉声。野僧惯见心应乐,俗客偷来骨亦清。晚吹乍回香篆破,晓云才散蜡灯明。吏人莫怪徘徊久,自得闲情减宦情。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九。元代。方回。气豪心未平,三已复三仕。毫发志不伸,所至但屈己。屡触炙眉怒,讵啻折腰耻。七年困江国,脱身走故里。欲著藏山书,实录立传纪。往事邈难问,毫简遽云止。不如一杯酒,此亦焉足恃。
对雨赠济阴马少府考城蒋少府兼献成武五兄南华二兄。唐代。刘长卿。繁云兼家思,弥望连济北。日暮微雨中,州城带秋色。萧条主人静,落叶飞不息。乡梦寒更频,虫声夜相逼。二贤纵横器,久滞徒劳职。笑语和风骚,雍容事文墨。吾兄即时彦,前路良未测。秋水百丈清,寒松一枝直。此心欲引托,谁为生羽翼。且复顿归鞍,杯中雪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