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姑苏台。宋代。释行海。姑苏台上鹿麇来,流水千年去不回。野草青青都是恨,春风不放百花开。
《登姑苏台》是宋代僧人释行海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姑苏台,鹿麇来迎接,
流水千年逝去不再回。
野草青青皆流露出苦恼之情,
春风却不肯放开百花绽放。
诗意:
这首诗词以姑苏台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姑苏台是苏州的一座名胜古迹,登上台顶可以俯瞰美景。诗中的鹿麇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而流水代表着时间的流逝。野草的青青表示着人们的苦恼和痛苦,而春风却无情地拒绝让百花绽放,暗示了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如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姑苏台景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姑苏台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人生的旅途和历程。鹿麇的出现象征着宁静和安详,与流水的千年流逝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野草青青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人世间痛苦和不如意的感受,而春风不肯放开百花绽放的意象则暗示了人生中的挫折和困境。
整首诗词意境优美,用意深远,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表达,表现了作者对人生苦难和挫折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姑苏台为背景,以自然景物和意象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野风。明代。李梦阳。山鸣野风至,汉水白萧萧。月滉鱼龙醒,云蒸豺虎骄。有家惊节物,不寐想前朝。万古英雄迹,江城夜寂寥。
去郡日寄居诸公作饯即席奉呈。宋代。吴芾。三年江上守孤城,日日思归去未能。虽愧憩棠无惠政,却欣伐木有良朋。花开后圃春同醉,月满高楼夜共灯。别后有须俱自爱,从今拭目看飞腾。
笠泽同倪云林王伯纯饭散过大姚江舟中赋。元代。成廷圭。大姚江头风乍稀,小陆宅前人独归。霜枫红于大药染,沙鸟白似孤云飞。持螯把酒一生足,食蛤踞龟千劫非。雪滩水落独无恙,肯借老夫为钓矶。
渔家傲·云外宾鸿声渐杳。元代。许有孚。云外宾鸿声渐杳。羁人听罢如尝蓼。我对清尊时复倒。风露早。黄鸡果是能催晓。莲褪残红凉乍到。水天一色供游眺。短笛悲秋知音少。吹别调。新翻商意渔家傲。
和王总干韵。宋代。卫宗武。碑铭细读识前人,贻后无非旧典刑。宦业传家守清白,儒科继祖播芳馨。絷驹共叹淹场藿,鸣鹿终当歌野芩。千古斯文应不泯,待将辞藻掞天庭。
食笋时方正月 其二。明代。袁宏道。縠水温风解冻时,家家馔得雪玻璃。凭将野意酬君子,饱食西窗读楚辞。
春日别同志。宋代。释智圆。路歧南北与东西,竚立迟迟惜解携。忍向离亭折杨柳,晚花零落杜鹃啼。
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唐代。广宣。霜天晴夜宿东斋,松竹交阴惬素怀。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清光满院恩情见,寒色临门笑语谐。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
元旦舟中听潮。宋代。谢翱。东望拜潮水,无家在客船。一来仍一往,今日又今年。有信从天外,缘声到枕边。海门春树暖,吹浪起晴烟。
巢王座韵得馀诗。隋代。薛昉。平台爱宾客,缝掖齿簪裾。藉卉怀春暮,开襟近夏初。嫩枝犹露鸟,细藻欲藏鱼。舞袖临飞阁,歌声出绮疏。莫虑归衢晚,驰轮待兴馀。
兄弟 其二。明代。曹端。堪叹今人这样愚,亲亲兄弟各分居。陈褒畜犬犹知义,何乃为人反不如。
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绿绕。宋代。牟巘五。绿醅春滟滟,绿水烟渺渺。百年散诞内,空以愁自绕。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
水调歌头·白发闽江上。宋代。李弥逊。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