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幽逼诗四首 其四。南北朝。萧绎。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萧绎。(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赠王凤二山人。唐代。李洞。山兄望鹤信,山弟听乌占。养药同开鼎,休棋各枕奁。相逢九江底,共到五峰尖。愿许为三友,羞将白发撏。
三洲十景 其六 三江雪浪。明代。佘翔。海门烟雾深,忽见秋涛起。欲折扶桑枝,乘潮去万里。
路转峰回一径宽,名山佳节两相欢。擘窠直可同留带,拜石何妨自整冠。
寂寂深林人语响,潇潇隔夕雨声寒。振衣千仞重回首,秋色村烟画里看。
九日同人邀游龙门寺用少陵蓝田崔氏庄韵 其三。清代。李振钧。路转峰回一径宽,名山佳节两相欢。擘窠直可同留带,拜石何妨自整冠。寂寂深林人语响,潇潇隔夕雨声寒。振衣千仞重回首,秋色村烟画里看。
次公满秩来归偶上巳寒食同日父子小酌。宋代。杨万里。又是一年脩禊时,何须曲水泛金卮。遍尝众酒少亦醉,坐到三更眠未迟。上巳巧当寒食日,春风悭放牡丹枝。白头父子灯前语,忘却江湖久别离。
北海宋使君人贺。明代。戚继光。少负青云志,同鸣白玉珂。建旄天著象,持宪海无波。尊对千峰启,人怜万里过。离筵漫惆怅,春向使君多。
集英殿考试酬唱 其二。宋代。黄裳。磊落英游误许陪,相望楼阁倚云开。春风暗递天香到,星使俄传帝语来。紫府已知仙籍就,清都还逐化龙回。彀中喜得辞如海,不是区区小有才。
村居 其三。明代。张家珍。开门何所见,水店酒帘斜。野渡少行客,孤村归暮鸦。棋盆移就月,茗盌坐当花。何处桓伊笛,吹来处士家。
卜算子。金朝。马钰。人识山侗字。谁晓山侗意。大貌山侗人倚山,故作山侗谜。财色山侗弃。玄妙山侗秘。一日侗乐道成,永占山侗位。
禫后。明代。李舜臣。禫服怜残息,闲园学种蔬。饥餐惟赤米,缓步有清渠。谷口稀人访,萝轩澹自居。方知栖遁者,不惜谢公车。
清平乐 由平原过东方曼倩故里。清代。王贞仪。卫河西去。斜指沙洲路。此是岁星名里处。大梦金门堪慕。悬珠编贝空游。书生叹息封侯。归念细君分赐,诙谐竟尔风流。
迎仓使李监丞八绝。宋代。曾丰。同游漕幕旧三宾,台府两为新主人。应念江西撙斋老,长裾犹曳幕中尘。
寄舅。明代。王守仁。老舅近何如,心性老不改。世故恼情怀,光阴不相待。借问同辈中,乡邻几人在?从今且为乐,旧事无劳悔。
家居。宋代。宋祁。赁庑接中林,迷途感慨深。穷年不材木,提月退飞禽。官宇昏投版,私囊利挫针。病呻无用怪,不是显时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