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茅屋图

松下茅屋图朗读

《松下茅屋图》是宋代作家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松树下的茅屋图景,表现了宁静、朴素和自然之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株松下一茅屋,
何处山中此景无。
煨芋老翁常闭户,
世人从此画成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一幅淳朴自然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一株松树下的茅屋,表现了山中宁静的美景。这幅画面令人想像到一处宁静的山野,松树的倚靠、茅屋的低矮,都展示了一种朴素、质朴的生活状态。

诗中提到的"煨芋老翁常闭户",表达了一个老人在茅屋里煮着芋头,过着宁静而简单的生活。他的生活被封闭在茅屋之中,与外界繁忙的世俗相隔绝。这种闭户的状态也暗示了他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诗末两句"世人从此画成图",则表达了这样一种意境:这样的景象和生活状态如此美好和值得赏识,以至于世人将其画成图。诗人通过这种描绘,传达出对自然、质朴和宁静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繁华世界的超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松下茅屋图》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一种清雅、宁静的山野景象和生活状态。通过对茅屋下的松树和老人闭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讴歌,同时也传递出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向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方回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吴刚粉月成琼屑,洒向人间沃春热。门外青山不得青,刮地东风翻挞末。

梨花云湿飞难起,晓来化作湘江水。娟娟美人耐高寒,对此心开几千里。

()
()

哀哀竟何恃,悲痛彻心肝。墓树春云暗,阶苔宿雨残。

泪随流水注,食为禁烟寒。肠断思亲处,鹃啼乔木端。

()

成仙真不易,无病且将难。近得眼中热,知为火在肝。

市分桃核散,人惠菊花乾。只着关门坐,唏嘘静五官。

()

水涨溪桥百道通,满江烟浪碧濛濛。扬舲共逐分龙雨,解缆偏惊舶掉风。

()

雪鬓苍髯识者稀,功成犹自昧先几。宁知后日纷纷处,却道刘侯计已非。

()

词源滟滟波头展,清唱一声岩谷满。未容雪积句先高,岂独湖开心自远。

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樽前侑酒只新诗,何异书鱼餐蠹简。

()

敬候当兹夕,萍逢共此尊。江梅将臈去,酒雪借春存。

刻烛题孤韵,呼卢彩六痕。客中难得醉,莫怪作鲸吞。

()

勿跋扈。付丁旿。

()

白首休嗟叹,君方任老臣。
凤书才入手,鹊印喜离身。
锦帐眠来旧,花砖步去新。

()

三月天正和,良辰当上巳。有客期修禊,招携几知己。

连辔出东郊,顿觉异城市。高亭何岿然,磐石下碨礧。

()

十载娴风雅。计年来、消磨壮志,一编灯下。杜甫文章千古事,叹息谁为知者。

唱白雪、而今和寡。盖世奇才应有数,怅凄凉、风雨悲歌夜。

()

风露临虚阁,应涵秋气清。
一山在水次,终日有泉声。
响迸僧钟落,寒兼客枕生。

()

故国江山在,行台地望优。顾赡乌亦好,却忆凤曾游。

寺影清溪晓,蝉声玉树秋。郎官多古意,莫上最高楼。

()

皓首相逢涉四年,君归鄱水我螺川。
清风明月思玄度,试展丹青即俨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