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汪君秀山高处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朗读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未曾亲临的秀山高处景色,表达了对美景和诗意的向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题汪君秀山高处
秀山高处我未到,
想见斯人独啸歌。
静赏奇云临翠巘,
醉吞朗月上银河。
异香染笔花间写,
清影摇衣竹里过。
愧无健句凌空阔,
奈此天边绝景何。

译文:
寄给汪君的题诗,秀山高处我未曾到过,
想象见到你独自高歌。
静静欣赏奇峰降临翠巘,
陶醉地吞噬着明亮的月光,攀登至银河。
异香染湿了我的笔,在花间书写,
清晰的影子摇曳在竹林中飘过。
我愧疚地没有能凌空展示出精妙的诗句,
然而,这边天际的绝美景色又能如何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未曾亲临的秀山高处景色,表达了对美景和诗意的向往之情。诗人表达了对某位汪君的思念之情,并将对方比喻为在高山之巅独自高歌。秀山高处的景色被描述为奇峰陡峻、静谧美丽,作者想象自己醉心地欣赏着天空中的明亮月光,仿佛融入了银河之中。

诗中提到的异香、清影以及竹林,增添了诗意和意境的层次感。异香染笔,表达了作者在花间书写诗句时的心境,仿佛花香将他的笔墨染上了灵感。清影摇衣,描绘了作者在竹林中行走时,身影在竹叶的摇曳中穿梭的情景,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诗才的怀疑和自责之情,愧疚于无法创作出凌空高远的佳句。然而,作者同时也意识到,即使自己无法创作出完美的诗句,但天边的绝景依然美不胜收,超越了诗人的表达能力。这种对美景的赞叹和自我反思,增加了诗词的深度和内涵。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景、借景抒发思念之情,以及对自身才华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渴望和对艺术创作的无限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老着重袍坐石房,竺经休讲白眉长。省冲鼍没投江岛,

曾看鱼飞倚海樯。晓炙冻盂原日气,夜挑莲碗禁灯光。

()
春山漠漠淡烟横。
阴壑丁丁伐木声。
啼鸟静,落花轻。
看棋松下暮云
()
路歧南北与东西,竚立迟迟惜解携。
忍向离亭折杨柳,晚花零落杜鹃啼。
()

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声声催我急种谷,

人家向田不归宿。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

()

三载传书札,相逢恐未真。应门欢旧仆,屈指问交亲。

鸡黍贫能具,莺花晚更新。相看素衣在,天地久风尘。

()
菊悴兰摧忆别离,雪边重映十年诗。
泪凝紫篠湘灵怨,血迸红英蜀魄悲。
旷野虎狼喧寇暴,长途鱼雁隔亲知。
庄生浪说能齐物,尧桀影殇讵可欺。
()

数着分明一局残,仙人曾此暂消閒。山僧不解盘中意,横卧苔矶听涧泉。

()

石上菖蒲何所拟,虬然连络龙蛇尾。寸馀九节瘦根茎,能辅五脏坚发齿。

清泉白石养案间,璀璨芬芳诚可喜。子于何处得此本,叶大根粗恐非是。

()
峭峻门庭,平白道路。
担板睦州,面壁鲁粗。
不问南来北来,东去西去,须信长年不出户。
()

故人嗟此别,相送出烟坰.柳色分官路,荷香入水亭。

离歌未尽曲,酌酒共忘形。把手河桥上,孤山日暮青。

()
岘南羁旅井,灞上猎归亭。
日绕分鱼市,风回落雁汀。
笔由诗客把,笛为故人听。
但恐苏耽鹤,归时或姓丁。
()

角巾折雨入龙门,李郭当年意可论。湿径穿青依翠幕,疏烟流润上青樽。

六朝春色因君转,五岭云心以聚温。别去醇情昏霭是,舆风虽剧不惊魂。

()
梦里分明记本极,觉来无语正心君。
阴阳却把量消长,且喜新来胜一分。
()

冰檗肝肠无诡随,彼嚚何物妄相持。梦魂不到菜园破,行止肯教芒屩知。

安用舌埋防异日,空闻肉袒有当时。从他万口自公议,谁学偿金直不疑。

()
斜阳孤影叹伶仃,横按乌藤坐草亭。
闲久更知贫有味,病多那责药无灵。
农书甚欲从师授,忍字常须作座铭。
更喜友生能饷酒,欣然一醉倒长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