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

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朗读

《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所至无嚬蹙,当今亦鲜哉。
名誉非易致,悦服有从来。
汉令更泉币,吴侬告水灾。
忽闻自天下,何策可春回。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庆贺刘伯宣尚书的到来而创作的。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刘伯宣尚书的喜悦之情,并借此反思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刘伯宣尚书到来的喜悦之情。诗的开头两句"所至无嚬蹙,当今亦鲜哉"表达了刘伯宣尚书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喜悦,使得人们心情舒畅,面容愉快。接下来的两句"名誉非易致,悦服有从来"则表达了刘伯宣尚书在政务和品德方面的卓越表现,获得了名声和尊崇,这是不易得来的。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示了对刘伯宣尚书的赞赏和敬仰之情。

后面的两句"汉令更泉币,吴侬告水灾"则展示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差异。"汉令更泉币"指的是汉代时,政令更加公正,货币流通顺畅,而"吴侬告水灾"则指的是吴地的人们向刘伯宣尚书报告水灾的情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也突出了刘伯宣尚书的重要作用和责任。

诗的最后一句"忽闻自天下,何策可春回"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听到了天下百姓的呼声,面对当前的困境,他思考着如何扭转局势,使得春天重新来临。这句话透露出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对于复兴的渴望,同时也呼应了整首诗词的主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刘伯宣尚书的喜悦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通过对刘伯宣尚书的赞美和社会问题的揭示,诗人展示了自己对时局的忧患和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世情日浅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脱簪。一世简编贻后叶,百年香火奉先心。

诗缘好句须亲录,酒到浓时辄倩斟。于此更无关意事,时携诸幼步花阴。

()

海宇熙熙景运昌,君臣千载庆明良。遭逢喜际风云会,赉锡常沾雨露香。

宝扇半规凝瑞色,綵绦百结带恩光。皇仁似海真难报,愿捧宫筵万寿觞。

()

城中得此观,不用远寻幽。
松影半坛月,竹色一帘秋。
()
溪亭镇日著吟身,不浣衣中一点尘。
水比世间机巧者,山如前辈典刑人。
唤回魂梦敲茶臼,费尽工夫整钓纶。
时有野僧排闥至,炷香清坐话头新。
()

出世一大事,骈梅诚何意。那知薝卜林,婆娑漆园吏。

()

皎洁明星高,苍茫远天曙。槐雾暗不开,城鸦鸣稍去。

始闻高阁声,莫辨更衣处。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

()

只为春来阴雨绵,烹茶常怕湿柴煎。晴窗忽见溪边柳,犹讶邻炊起暮烟。

()
暮天携手步河梁,把酒淹留斜日光。
生当有别各异方,古人嗟此乐难当。
大梁嬉游少年场,春风花枝啭鹂黄。
节物谢徂岁渠央,来自江南登君堂。
()

吾爱秋水阁,水影照采椽。莹碧不知极,定与银汉连。

荷花十丈开,白藕想如船。双鹤时一鸣,寒霄下回旋。

()
天子欲宽南顾忧,绣衣曾是旧人求。
山川不改元负采,父老能言昔政猷。
襦裤疲民应枕奠,纪纲新度觉钱流。
年灵一种同天地,雨露何偏十四州。
()

风流何减晋潘安,绿玉堂中紫箨冠。游息时时搴薜荔,椷题字字寄琅玕。

海坛晴望千山色,江阁秋生五月寒。半幅练裙谁解写,欲扶残醉向君看。

()
绕枕蚊相聒,翻釭鼠自忙。
早衰秋梦乱,不寝晓更长。
赋拟骚人屈,吟成病客庄。
安心无可觅,随处且为乡。
()
平明雾霭雨初晴,儿子敲针作钓成。
香饵小,繭丝轻,钓得鱼儿不识名。
()

出户下莎庭,徘徊当踏青。
静嫌莺斗舌,闲爱鹤梳翎。
云好昂头望,松宜侧耳听。

()
沄沄逝水夹沧洲,金耀浮光碎碧流。
夜半渔歌声再起,一天明月两溪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