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二首

自觉二首朗读

《自觉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诗中的第一首描述了作者感受秋风吹拂短鬓的情景,借此表达了人生中瞬息万变的事物与炎热或寒冷的气候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抒发了对人事无常的淡然态度。

第二首诗以青史和白云作为象征,探讨了人们的名誉和声望。青史是记载英名的史书,白云代表高贵和纯洁。作者认为,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比较重要,因为无论是在历史中留名,还是在尘世间受人尊重,都是建立在真正的品德基础上的。

诗中还提到了蕙肴和兰藉,它们是高贵的香草植物,象征着精致和高雅。作者认为,对于这种精致和高雅的事物,并不需要贪得无厌,而是应该适可而止。同样地,制作荷花衣服的材料虽然不显豪华,但作者并不觉得自己的品位低下。这表明作者对物质追求的淡漠和对内在美的重视。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作者坐在高车上,由于担心风险和困扰而感到忧虑。五湖指代江南地区的湖泊,而钓鱼翁则是一个隐士的形象。通过这种描写,作者暗示了自己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宁静和简朴的愿望。

总体来说,《自觉二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倡导追求内心的高尚和真实。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意象深远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方回诗歌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阅读中领略到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君不闻和氏璧,楚王刖之以为石。又不闻丰城剑,千载埋藏遇华焕。

世间万事有穷通,何况壮士誇材雄。于时未际君且守,春到花开不须久。

()

骑马雪中去,仙家醉不还。何时菊酒熟,重得访金丹。

寻仙白龙洞,坐我苍玉屏。归来醉恍惚,记得参同经。

()

漫浪行地一舟虚,神手逢场乐有馀。
客里纵令怀旧国,公家何必爱吾庐。
饱知世事同分鹿,肯为时名更羡鱼,

()

黯黯秋水寒,至刚非可缺。风胡不出来,摄履人相蔑。

纵挺倚天形,谁是躬提挈。愿将百炼身,助我王臣节。

()
少微星出古风还,匝地声光不掩关。
三馆峻迁同陌路,九华高卧是蓬山。
岩莎步入祥麟稳,海树飞来白凤闲。
祇恐致群休未得,蒲轮重到薜萝间。
()

堪怜披薜客,十载茹芝苓。未遂洪厓志,先登郭璞经。

山风吹泪断,石色上苔青。一悟藏舟理,何心鍊鹤形。

()

八风占岁暖先催,喜色还从太簇回。庭下衣冠天咫尺,雪中宫殿玉崔嵬。

()

失笑王三,元当幼小,典了身体。直至如今,四十八上,方是寻归计。独担辛苦,为谁欢乐,决要捡抽文契。这工钱、不曾取过,从前并无绾系。锐然走出,没人拘管,欣许深要固蒂。水畔云边,风前月下,占得真嘉致。惺惺了了,玲珑清爽,复人烂银霞际。一团儿、红囗炎炎,就中妙

()
涂黄仙子娇无力。
秋花不敢争颜色。
风物一番新。
从今到小春。
()
红尘拂面望春门,绿草齐腰金谷园。
鹤篆遍书苔满砌,犬声遥在月明村。
春风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
拾得残红忍抛却,阿咸头上伴银幡。
()
直如弦,曲如钩。
易见难识,老倒赵州。
世事但将公道断,人心难似水长流。
()

胶扰劳生,待足后、何时是足。据见定、随家丰俭,便堪龟缩。得意浓时休进步,须知世事多翻覆。漫教人、白了少年头,徒碌碌。

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禄。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枉费心神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也不须、采药访神仙,惟寡欲。

()
易水长城本旧丘,旌旗西上路悠悠。
朝吹出塞羌胡笛,夜坐筹边古戍楼。
饮马直从青海上,射雕还过黑山头。
玉门关外思归老,定远应辞万户侯。
()

芙蓉未拆桂香浮,落日西风雁过楼。

一雨空阶深夜滴,十分秋是十分愁。

()

十年窃禄升斗微,此心已逐南云飞。胡为蹇钝似驽马,秋来空餍苜蓿肥。

去年秋院几同舍,愁见霜皋木叶稀。战诗徒夸出秀句,煮字那得疗朝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