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县尉五首。宋代。陈宓。昧者不自觉,役役尘土中。丈夫意有在,肯与儿辈同。毫锥可济世,不论汗马功。得君起予句,使我铭诸胸。
《和杨县尉五首》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价值观和追求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昧者不自觉,役役尘土中。
丈夫意有在,肯与儿辈同。
毫锥可济世,不论汗马功。
得君起予句,使我铭诸胸。
诗词的诗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昧者(无知无觉之人)的悲叹。昧者在尘土中役役,意味着他们迷失在生活的琐碎中,不自觉地迷失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状态与作者身为丈夫(有志向有追求之人)所持有的意识形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诗词强调了丈夫的意志和价值观念。丈夫意有在,表示丈夫们心中怀揣着追求卓越和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强烈意愿。与儿辈共同奋斗,意味着愿意与后代一同努力,传承这种价值观念和使命感。
第三,诗词提到毫锥可济世,不论汗马功。毫锥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工具,但它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这里用来比喻丈夫们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通过自己微小的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无论是汗水还是马的功劳,都是不分大小的,只要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都是有价值的。
最后,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君主的敬仰和对于自己作为诗人的使命感的渴望。作者希望通过君主的赞赏和启发,将自己的诗句铭刻在胸中,永久地传承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昧者和丈夫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价值观和追求。它强调了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微小而宝贵的贡献,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诗词传递这种价值观念。
淮徐归兴六首 其三。明代。胡应麟。一望龙门兴已阑,漫将陈策射金銮。生来骠骑封侯易,老去冯唐谒帝难。栗里乍看三径在,桐江犹剩一峰寒。秋风咫尺天池上,未向榆枋刷羽翰。
春怀吴天使。明代。姚绶。紫泥封诏下彤闱,四牡騑騑出帝畿。到处江山开霁色,随车花柳映春晖。莺啼水驿人相忆,荔熟炎乡客正归。珍重绨袍情恋恋,此生惭与寸心违。
卐字同心结,花针七孔穿。翠梭织罢思缠绵。准备宵来好梦十分圆。
仙界仍今夕,人间似去年。银河依旧鹊儿填。不道佳期误了卌余天。
南歌子 旧历七夕为新历八月十九,戏对双星,率成此解。魏晋。高燮。卐字同心结,花针七孔穿。翠梭织罢思缠绵。准备宵来好梦十分圆。仙界仍今夕,人间似去年。银河依旧鹊儿填。不道佳期误了卌余天。
晨兴。唐代。白居易。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喜雨歌。宋代。陆游。不雨珠,不雨玉,六月得雨真雨粟。十年水旱食半菽,民伐桑柘卖黄犊。去年小稔已食足,今年当得厌酒肉。斯民醉饱定复哭,几人不见今年熟!
之广都憩铁像院。宋代。陆游。岁暮天苦寒,风雨复乘之。道边得古寺,欣然具晨炊。瘦树立中庭,断蔓络短篱。小僧为返炉,童子烧槁枝。坐令手足柔,髭间失冰凘。敬礼龛中像,尽读庑下碑。少年志四方,故里了不思;晚知行路难,更觉游子悲。一官始巴(上棘下火),剡曲归何时。置之勿复道,烂醉忘天涯。
红窗迥·几日来。宋代。周邦彦。几日来、真个醉。不知道、窗外乱红,已深半指。花影被风摇碎。拥春酲乍起。有个人人,生得济楚,来向耳畔,问道今朝醒未。情性儿、慢腾腾地。恼得人又醉。
渔家傲。唐代。无名氏。我有光珠无买价。光明常照芝田下。更无之乎并者也。知音寡。世间谁是能行者。一万精光神守舍。四百四病都斋罢。透出火龙归造化。回仙驾。更无一点尘随马。
秋兴。明代。陈航。龙龛高耸出烟霞,御国低佪接海涯。浅草牛羊随处放,深林猿鹤自成家。江潮汹涌朝仍暮,沙径逶迤曲又斜。年少此游今白发,倚筇无奈数归鸦。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四。魏晋。张载。出异归同禹与颜,未分黄阁与青山。事机爽忽秋毫上,聊验天心语默间。
比红儿诗 其十八。唐代。罗虬。树袅西风日半沈,地无人迹转伤心。阿娇得似红儿貌,不费长门买赋金。
小重山。金朝。王哲。堪叹环中这只牛。龙门角子稳,骋风流。身如泼墨润如油。贪斗壮,牵拽不回头。苦苦几时休。力筋都使尽,卧犁沟。被人嫌恶没来由。闲水草,难免一刀忧。
送丘良。明代。郑关。东园桃李寒未开,苍苔委落惟江梅。临歧无复可乘兴,为君直倒青霞杯。扁舟遥指金陵路,转棹回桡不知处。徒将别思作春云,日夜微茫送君去。白玉神州应早过,到来正喜值春和。香浮宝树花能语,日照琼楼鸟解歌。建业横开五云里,钟山石城相对起。秀色朝含紫气高,连天亘日回千里。今日官亭手暂分,无劳踯躅叹离群。羡君拂袖青天去,予亦还山谢白云。
农圃渔樵十咏 其三 长孙佐辅韵。明代。张萱。园已趣成还日涉,西风又到梧桐叶。野老休言花事稀,栏前还有双双蝶。
送徐群宰望江。唐代。邵谒。古人力文学,所务安疲甿.今人力文学,所务惟公卿。大贤重邦本,屈迹官武城。劝民勤机杼,自然国用并。但见富贵者,知食不知耕。忽尔秋不熟,储廪焉得盈。贡艺既精苦,用心必公平。吾道不遗贤,霄汉期芳馨。一夫若有德,千古称其英。陶潜虽理邑,崔烈徒台衡。浊者必恶清,瞽者必恶明。孤松自有色,岂夺众草荣。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为丝若不直,焉得琴上声。好去立高节,重来振羽翎。
题枯木竹石四首 其四 萧骚霁雪。明代。薛瑄。山间昨夜雪三尺,晓云如拭天无痕。怪得清声满人世,石林冻竹风翻翻。
和王德游夜感。宋代。林景熙。小池荷净雨初晴,世念消磨未到僧。衣带长江空北固,觚棱旧月隔西兴。一春空负花前酒,独夜相知竹下灯。自笑老来甘鹢退,少年云路健追鹏。
舟中夜赋。宋代。陆游。千里风尘季子裘,五湖烟浪志和舟。灯残复吐恼孤梦,雨落还收生旅愁。城上霜笳入霄汉,烟中渔火耿汀洲。牧之未极诗人趣,但谓能轻万户侯。
挽吕秘书。宋代。蒲寿宬。玉阶空忆去,破屋古梅旁。犹讶黯言直,不磨迁史良。葵心犹白发,槐梦落黄粱。最后龙门客,恩深涕泗滂。
十月十六日记所见。宋代。苏轼。风高月暗水云黄,淮阴夜发朝山阳。山阳晓雾如细雨,炯炯初日寒无光。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市人颠沛百贾乱,疾雷一声如颓墙。使君来呼晚置酒,坐定已复日照廊。怳疑所见皆梦寐,百种变怪旋消亡。共言蛟龙厌旧穴,鱼鳖随徙空陂塘。愚儒无知守章句,论说黑白推何祥。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饮此觞。
过吉水问萧伯和兄弟云在县四十里之罗陂远不。宋代。赵蕃。忆昨携诗辱报诗,再来有约竟乖期。不应置我毋庸友,何自令人极所思。千里叶舟黄落后,一官斗粟倦游时。访寻不见萧齐处,风雨何由话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