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万家园。宋代。孔武仲。行尽东南郡,重来访旧居。此心能有止,他境更谁如。入径看生笋,临池想跃鱼。仍贪田舍乐,植杖劝芸锄。
《入万家园》是宋代孔武仲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行走在东南郡的景色,再次回到旧居中,表达了对于内心归宿的追求和对外界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走遍东南郡,再次回到旧居。
这颗心能否安宁,其他地方又有谁能如此。
走进小径看到新生的竹笋,来到池边想起跃动的鱼。
仍然贪恋田舍的愉悦,拿着杖劝人耕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行走东南郡的描写,暗示了他曾四处流浪,但最终回到了自己的旧居。诗人表达了对内心温暖归宿的渴望,同时对外界的变迁和他人的境遇产生了思考。
在诗中,诗人观察到了生长在小径旁的竹笋,这种新生的生命象征着希望和活力。而站在池塘旁边,他想起了鱼儿的跃动,这是对自由和奔放的向往。这些景象与诗人内心中对于安宁和自由的追求相呼应。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他贪恋着田舍的宁静和乐趣,持着手杖劝告人们耕种。这表明诗人对于朴素的生活方式的珍视,并希望他人也能享受其中的喜悦。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归宿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田园生活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思考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的渴望。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乙未仲冬朔舟次济南大雪百二十韵。明代。胡应麟。密霰三冬集,玄云四望同。微茫屯巨壑,浩荡布长空。入夜光交映,连朝势倍雄。纷披遥坠露,飒沓近含风。漠漠缘堤厚,霏霏入堑融。凌波来冉冉,逐浪去匆匆。岛屿萦枮蘖,汀洲结乱荭。修途霜淅沥,闇谷雾巃嵷。屏翳驱驰疾,玄冥号令隆。山川呈浑沌,宇宙
至道宫。宋代。叶林。犹存鼎镬记熙丰,翠霭春深古路通。千百舂锄一株树,野田吹下雪花风。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风字)。唐代。褚琇。讲习延东观,趋陪盛北宫。惟师恢帝则,敷教叶天工。宣室恩尝异,金华礼更崇。洞门清永日,华绶接微风。萐降尧厨翠,榴开舜酒红。文思光万宇,高议待升中。
正觉寺。明代。陈良珍。返照千峰出,飞烟万壑沉。三秋逢令节,九日盍朋簪。花雨清禅榻,松风起梵林。庐山如可社,长此赋登临。
依韵和吴季野马上口占。宋代。梅尧臣。溪头三月草菲菲,城畔春游惜醉稀。莫信杜鹃花上鸟,人归犹道不如归。
答庄吕尘朱大可 其一。清代。郑孝胥。庄生颇耐寒,意度殊落落。朱生特温雅,可怪耽寂寞。二生皆能诗,过我出所作。不为世俗语,往往为惊愕。我诗常自疑,瘦涩不堪嚼。将为知己累,世议苦见搏。有雠缘有党,相厄定何乐。避人亦足豪,闭户专一壑。
月下柬张含。明代。李梦阳。风餐凉雨过,露坐晚林幽。汝对梁园月,孰如金齿秋。常星皆北拱,滇海独西流。万里清光在,应怀今夜游。
感秋。明代。欧大任。四壁鸣蛩似故园,松楸万里哭声吞。谁怜夜夜青萝梦,长听秋风老蓟门。
三和。宋代。刘克庄。高虚早被方心误,老退差贤曲学阿。私谥勿烦礼官议,自诗堪付挽郎歌。无衾覆首留名远,有锸随身觉事多。典午诸人空旷达,其如未了死生何。
迎春乐。宋代。杨泽民。沈吟暗想狂踪迹。亲曾作、燕堂客。赏春风、共醉垂杨陌。云鬓亸、金钗侧。对酒何曾辞大白。十年后、音尘俱息。今日走江西,空怅望、荆湖北。
谒王夏卿同过曼卿西轩留题。宋代。李处权。烟云坐久湿人衣,未觉城中有鼓鼙。春到好花随意折,日长幽鸟尽情啼。贵公行色心方壮,旷士閒居物已齐。客子不知今夕梦,故乡何处是潜溪。
再过同官道中作。明代。朱应登。浮云细细雨还晴,客思车尘喜暂清。山馆重来应识面,野花空好不知名。长林树转回征盖,远戍烟消出候旌。日落兴阑犹信马,荒城夜火断人行。
千秋岁(郑帅清卿生日)。宋代。王之道。熙熙台上。秋色增清壮。和气溢,祥烟扬。淮山供杂俎,湖水浮新酿。人共仰,貔貅坐拥诗书将。箫鼓声嘹亮。珠翠环相向。回妙舞,迟妍唱。竞斟长命斝,同试沧溟量。锋车往,东归遂继华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