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灯

河灯朗读

《河灯》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河中的灯火如莲花在水面上盛开,红色和绿色交织在一起,纷乱而又深沉地徘徊。它们像星宿一样时不时地闪烁出来,也像曲折流动的酒杯一样来回摇曳。色彩的界限本来就知道只是虚幻的存在,即使是恒河也不必叹息,因为一切都会化为灰烬。我请求你,不要说起犀牛的事情,因为在水底,鱼和龙或许能猜到一些。

这首诗词通过对河中灯火的描绘,展现了动态而繁杂的景象。莲花的形象象征着纯洁和美丽,而火光则象征着生命的热情和活力。红色和绿色的交织,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景象,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同时,诗中提到的星宿和流动的酒杯,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奇妙的感觉,使整首诗增添了一层诗意的厚度。

诗人通过描述色彩的虚幻和恒河的消逝,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领悟和对生命的深思。色彩界限的不存在,使人们意识到一切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恒河的消逝则提醒人们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然而,诗人并不认为这是值得悲叹的,而是鼓励人们要超越这种无常的现实,把握当下的美好。

最后,诗人以一种委婉而含蓄的方式,暗示了人们不要谈论犀牛的事情。水底的鱼和龙或许能猜到一些,这句话隐含着人们对于神秘和不可思议事物的好奇和渴望。诗人希望读者能够保持一种敬畏和谦逊的心态,不要轻易去触碰那些超越人类认知的领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河中灯火的描绘,以及对色彩、恒河和神秘事物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世事无常的领悟以及对神秘事物的敬畏之情。它以独特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给人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朗读
()

猜你喜欢

南望钟峰促晓旌,凉飙祛暑露初零。君才自是万人敌,鹗荐固应先著名。

湖海放舟波浪阔,筌蹄过目羽毛轻。莫缘举业妨儒业,数仞宫墙接紫清。

()

()

送客东城拥雾来,对炉先遣一尊开。盘因待别留兼味,诗为陶情且共裁。

庭竹未青寒尚在,江波初绿煖将回。临岐聊为歌三叠,门外骊驹莫漫催。

()
清嫌冰麝俗,淡学池鹅黄。
情知不是蜡,风定有余香。
()

凉风吹竹筱,携手澄湖滨。言持芙蓉花,插尔华阳巾。

我亦浣纱人,明妆照日新。何当上苏台,一笑倾吴君。

()

清朝父子羡韦平,宠眷同时荷圣情。奉币汉祠方摄祭,扬鞭蜀道岂难行。

瑞占象纬星随节,诗纪关山日有程。回首五云频极目,每因于役念苍生。

()

烟尘犹满目,歧路易沾衣。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

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

()
平昔飘然林下僧,更堪衰与病相乘。
残年已任身生死,一念犹关道废兴。
皎皎初心质天地,兢兢晚节蹈渊冰。
子孙勿厌藜羹薄,此是吾家无尽灯。
()
江村岁晚掩柴荆,地僻久无车马声。
孤寂惟寻麴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
醡头珠滴愁先破,帐底春回梦易成。
莫笑衰翁杀风景,小瓶梅蕊解卿卿。
()

野秀堂前湖水绿,绕湖千嶂列檐阿。岸花隔浦飞红雨,林木含风拥翠波。

酒醒忽持如意舞,诗成或击唾壶歌。绝怜吹絮翻金鲫,更爱将雏睡白鹅。

()
岸草青青得自由,等闲牵著便昂头。
通身露地一般白,莫是山前水牯牛。
()

春色醺人苦不禁,蹇驴驮醉晚骎骎。江花江草诗千首,老尽平生用世心。

()
海内中和日,云间已上辰。
笙歌九天半,花木十洲春。
()
古今同活法,妙处在阿堵。
浮云兴和祟,白黑可坐数。
穷冬掩关卧,岂为作诗苦。
挑灯读韦编,至味可深咀。
()
晚照明高阁,曳云带远村。
徒劳真自愧,高兴与谁论。
木落凌山骨,潮平减石痕。
东溟看不远,无奈水云昏。
()
谁引沧洲客,行歌到此亭。
萦回一水碧,巉绝两峰青。
小雨吹行舰,疏梅度远汀。
我无缨可濯,华发任星星。
()

得禄其如退养何,海宁墓木拱彭坡。清江碧嶂官居好,时听悲风响树柯。

()

笑谈尊俎兴何穷,鲸吸琉璃琥珀浓。沈醉戟门归去晚,月明街静一声钟。

()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乡 通:向)

()
天际油云不肯收,全妨寓目向层楼。
日车难把长绳挽,春事浑同去水流。
可奈馀寒犹作沴,悬知徂暑未能秋。
此方记得偏炎热,路入夔门一再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