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墩秋月

团墩秋月朗读

《团墩秋月》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庾亮楼前月正明,
谢公墩上雨初晴。
清光照我双吟鬓,
此夜怀人万里情。
隔竹流萤看不见,
绕枝羁鸟宿还惊。
天涯一望乡心切,
肠断秋山笛里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站在庾亮楼前,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他双鬓,谢公墩上的雨刚刚停止,天空开始放晴。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思念远方的人,他的心情万里之遥。尽管有竹林隔开,他无法看到流动的萤火虫,周围的树枝上也没有停留的鸟儿。他站在天涯,望着故乡,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笛声在秋山间回荡,令他的心肠如断。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秋夜的月色和雨后的晴天,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庾亮楼和谢公墩是明代时期的著名景点,它们营造了诗人独特的写作背景。诗人通过描述月光照耀自己的双鬓,以及雨后的清新景色,展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隔竹流萤和绕枝羁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远方之间的距离和无法触及的隔阂。面对着天空辽阔的天涯和回荡在秋山间的笛声,诗人的心肠被割裂,流露出强烈的乡愁之情。

这首诗词运用了明代以景抒情的写作方式,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诗人的思乡之情与秋夜的景色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寂寞而深沉的画面。同时,诗中融入了对音乐的描写,通过秋山间回荡的笛声,增添了一份悲凉和怀旧的情感。

《团墩秋月》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和意境,体现了明代诗人的独特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朗读
()

猜你喜欢

穷居罕人事,来往断交亲。
粗安鹪鹩居,靡求尺蠖伸。
坐看柴门外,日飞车马尘。
谁能学桔槔,俯仰更随人。
()
拍手笑无语,挑包去不还。
行行余一钵,历历上诸山。
明月随方照,孤云任意閒。
猊床待师处,猿鸟撤松关。
()

蟆子微於蚋,朝繁夜则无。毫端生羽翼,针喙噆肌肤。

暗毒应难免,羸形日渐枯。将身远相就,不敢恨非辜。

()

蔼蔼英声镇北州,非熊人物本风流。时逢佳客开青眼,久领元戎尚黑头。

已发丰城神剑出,休嗟暗室夜光投。驱兵经略关中了,题遍长安旧酒楼。

()

炎光未息夏,悲籁已鸣秋。何须问梧叶,客绪自悠悠。

()

与君蓬蔂此依依,生事萧然漫息机。染翰沧洲开绢素,匣琴流水度音徽。

豪来结客千金散,老去游燕万里归。吾辈词人俱爱惜,风尘携手莫教违。

()

萧萧落木动商声,万里长空秋雁鸣。故国山河供洒泪,中原父老盼休兵。

凄凉杜宇通魂梦,寂寞柴门隐姓名。仙阙如今佳气尽,云霞谁问旧蓬瀛。

()
残云断处漏斜阳,草满平堤柳著行。
颭颭画船来北港,翻翻青繖度南塘。
行人相贺新年健,逃户虽穷旧业荒。
感物兴怀空绝叹,才衰无语付诗囊。
()
千岩万壑自秋春,静处观山能几人。
叠得假山人竞看,世间宜假不宜真。
()
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不会悠悠时俗士,重君轻我意如何。
()

老大侵寻至,逢场底足誇。菩提心不起,粉黛眼终花。

英气殊为害,风情每自嗟。尊前思暮雨,谁为鼓琵琶?

()
长蛇嘘雾毒暗天,老鹤俯视心为怜。
引雏振翮下啄蛇,反为蛇噬身不全。
嗟嗟鹤死群鹤怨,中有一鹤负机变。
徘徊蛇旁衔骨归,瘗之中野酬孤愿。
()

飞阁危桥相倚。人独立东风,满衣轻絮。还记忆江南,如今天气。正白苹花,绕堤涨流水。
寒梅落尽谁寄。方春意无穷,青空千里。愁草树依依,关城初闭。对月黄昏,角声傍烟起。

()

百年头上著乌纱,一日江边踏钓槎。病似相如空有赋,贫于杜甫更无家。

渔歌楚楚蒹葭月,樵笛村村踯躅花。事业已随兵燹尽,青门惟守邵平瓜。

()
小葺茅茨紫翠间,门当宫道不曾关。
剪裁风月聊堪醉,奔走尘寰出老颜。
半局残棋消白昼,十年归梦满青山。
江城今可徘徊处,莫怪频频此往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