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书屋和曹时和韵

九峰书屋和曹时和韵朗读

《九峰书屋和曹时和韵》是明代李东阳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峰山上建造的草亭书屋,并与友人曹时和一同享受读书之乐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上草亭新卜筑,
已闻扬子著书成。
每逢社日聊随俗,
久住青山却有情。

霜入晚松经岁老,
雨繁春笋过邻生。
小堂若许临江阁,
杖屦无须匹马迎。

译文:
在江边新建的草亭书屋,
已经听闻扬子著书完成。
每到社日我随俗来此,
长久居住在青山中,却有诗情。

霜雪侵入晚松,岁月使其变老,
雨水春笋在邻舍间蓬勃生长。
如果小堂允许我来到江边阁楼,
我将杖履而来,无需骑马迎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九峰山上的草亭书屋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曹时和一同在书屋中读书、聊天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书籍知识的热爱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作者在江边新建的草亭书屋,同时提到了曹时和的著书成就,显示了作者对友人的赞赏和欣喜。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每逢社日都会来到书屋,与周围的风俗习惯相伴,展现了作者融入当地生活的态度。虽然长期居住在青山中,但诗人仍然保持着浓厚的情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晚松和春笋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的生机盎然。最后两句提到了作者希望能在书屋的江边阁楼与曹时和相聚,诗人表示自己不需要骑马,只需用杖履行走即可。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读书的真诚追求,强调了友人之间的亲近和书屋的宁静。

整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书屋中阅读和交流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和友情的热爱,具有明代诗歌特有的豪放儿女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朗读
()

猜你喜欢

画舫临江振旆雄,使君万里谒重瞳。尚方赐舄凫今入,司隶飞章马正工。

去听禁钟秋色里,行随御柳晓烟中。愿将民瘼从容奏,咫尺青蒲在汉宫。

()

莲花如妾叶如郎,画得花长叶亦长。若使画莲能并蒂,不须重画两鸳鸯。

()

癖到膏肓药不医,把泉煮石炼成诗。齿根更著雪来嚼,吟过梅关又一奇。

()
秋生深径里,老病眼慵开。
户外行人绝,林间朔吹回,乱蛩鸣古堑,残日照荒台。
唯有他山约,相亲入望来。
()

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不如无能者,饱食但遨游。

平生爱慕道,今日近此流。自来浔阳郡,四序忽已周。

()
去序三朝圣,行崩万国天。
忧勤无旷古,治洽最长年。
仁育齐高厚,哀思罄幅员。
欲知千载美,道德冠遗编。
()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
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
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
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
()

不薄佣舂愿馌耕,每逢下第下机迎。闺中从此无知己,岂为牛衣夜半情。

()

今夜征帆何处落,烟村几点人家。莫惊双泪向风斜。渔人西塞曲,商女后庭花。
从此五湖归去好,一杯酒送生涯。多情犹解惜年华。春闺重见处,霜鬓不须嗟。

()
川僧素无头号脑,步上学引人入草。
忽惊野鸭群飞,便把鼻头担扭。
哭不成哭,笑不成笑。
只因家富小儿娇,七世门风都环了。
()

舟过山西已夕曛,许生茅屋远人群。
凿池数尺通野水,开牖一规留白云。
煮药烟轻冲灶出,碓茶声远隔溪闻。

()

独客迷莎径,双松直野亭。岩泉虚更落,别调不堪听。

()

一字少有余,五车多不足。七日暴君笥,何如晒君腹。

()
三月行复至,青春坐侵寻。
飞花去寂寂,新叶来骎骎。
白日照芳草,荒园乱鸣禽。
朱颜任自老,安事累吾心。
()

船行三五日,不得不思家。
索米开桥栅,徵钱运堰车。
于官何所补,为客自堪嗟。

()

朝曦轻抹柳梢长,歌彻邮亭饬去装。
鹑首右瞻秦分野,虎牢西入汉关防。
温泉雨霁离宫碧,麟峙沙惊塞日黄。

()
()

心无畦畛见天真,落落男儿七尺身。
莫叹一官淹圣代,聊将三釜慰慈亲。
月明空照居民侣,风急随飘去马尘。

()

盆池初泛小青钱,俄有盈盈淡伫仙。香老不随明玉堕,子肥争露宝珠圆。

乍披绀色神都爽,欲擘柔房意尚怜。检点朋尊亦新贶,心知无报且陶然。

()

碧落金风爽气回,丛霄乍喜瑞霞开。经营欲致黎元福,敢谓诗人咏子来。

()
溅溅不住溪流素。
忆曾记、碧桃红露。
别来寂寞朝朝暮。
恨遮乱、当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