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古寺

宿古寺朗读

《宿古寺》是宋代赵汝鐩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黄昏时分投宿在一座古寺中的景象。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黄昏时分投宿古寺,
俯瞰着荒凉的江河。
乡村酒店卖着春天的酒,
山间小屋里晃动着夜灯。
滩头高声传来撼动枕头的声音,
月亮落下,影子收起窗帘。
寺里的老僧人们都在嬉戏玩乐,
楼顶的钟声还未敲响迎接黎明。

诗意:
《宿古寺》通过描绘宿寺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宁静、悠然的意境。黄昏时分,诗人选择在古寺中投宿,感受着古寺的庄严和宁静。诗中提到的荒江、山房、夜灯等元素,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给人一种恬静而温暖的感觉。诗人听到滩头传来的声音,月亮落下,投射出的影子被收起,象征着夜晚的结束和黎明的到来。而寺里的老僧人们仍然在欢乐中嬉戏,楼顶的钟声却还未敲响,似乎在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赏析:
《宿古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场景。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和谐、平静的氛围。黄昏时分的古寺,与荒凉的江河形成对比,给人以寂静和沉思的空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投宿,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人文的庄严。滩头传来的声音、月亮的落下和窗帘的拉起,象征着夜晚的结束和新的一天的到来。而寺里的老僧人们的欢乐和楼顶钟声未敲响的描写,则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期待的感觉。整首诗意境明快,意境深远,展示了作者对于宁静与欢乐的向往,以及对新的一天的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

猜你喜欢

东亭好,最忆是花朝。破寂自倾鹦鹉盏,拈题先得美人蕉。

阁倚凤凰箫。

()

晓起船行杳霭间,濛濛几处橹声还。离家未惯多乡梦,对我有情惟好山。

帆外园林随岸转,水边鸥鸟学人闲。蓬窗在在清吟足,乌榜红舷又一湾。

()

长途望不极,白日亟西驰。敝车驾羸马,仆夫力已疲。

故人意款曲,执手语移时。壶飧陈道左,复申以多仪。

()

雨润郊原奉豫游,勤民御辇向西畴。摇空翠浪沄沄起,覆垄黄云冉冉浮。

三白降穰占岁稔,两岐擢秀应农讴。伫看比屋连枷动,击壤声中麦有秋。

()

蜡样匀明费剪裁。著花先自约春回。冷吟无奈上黄梅。

淡抹宫装轻点额,低垂丫髻细分钗。剩添新曲谱瑶台。

()

决去春姿馀好圃,再来蜂力胜初黄。风光著雨冷尤美,斜日垂虹秋已苍。

欲语灵芬易飘荡,趁时衫袂照斋房。倚床坐认梧桐影,了却桃笙一味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