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宋代。张镃。园翁能好客,折赠小春桃。却为开花少,翻成占格高。来年红烂漫,绕涧碧周遭。莫忘阊门外,曾将进浊醪。
《桃花》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园翁热情好客地摘取小春桃花作为礼物。尽管这些桃花开得不多,但它们却在诗人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些桃花将会绽放得红艳多彩,环绕在碧绿的溪涧周围。诗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与他一起分享过美酒的阊门之外,那时他们共同品味了美好而浓烈的醪酒。
这首诗词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怀念。尽管桃花的数量不多,但它们的美丽和价值仍然无法忽视。桃花作为早春的象征,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诗人通过这些桃花寄托了对友情的思念之情,将它们与过去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桃花的绽放和美丽,诗人传达了对生命和情感的赞美。诗词中的桃花和阊门之外的醪酒成为了美好回忆的象征,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情感变迁和珍贵的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美的感知与体验,让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思考人生和情感的意义。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戊戌元日道州作二首 其二。明代。顾璘。潇水碧于玉,潇山青满天。褰帷临胜地,驻节度新年。岭近梅花盛,林和桂叶妍。空庭无讼牒,端坐咏诗篇。
又水仙 其二。宋代。徐积。为买蟠桃海上花,明珠满载玉龙车。蓬山诸子须相问,笑指烟波是我家。
湖中闲夜遣兴。唐代。朱庆馀。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浦迥湘烟卷,林香岳气春。谁知此中兴,宁羡五湖人。
扈从度居庸关登八达岭。明代。杨士奇。盘回跻峻崄,岚翠湿纷纷。巘路平银汉,关楼俯白云。朝廷须讲武,扈从总能文。独立舒长啸,风清上界闻。
题王尉半竹。宋代。方岳。吾始过西斋,破於玉川屋。中有山泽癯,雪灯共夜读。秋声入雨听,手携墙下竹。携锄斸荒苔,宁甘食无肉。今春初行鞭,稍觉风月肃。既成为诗喜,破奉起新筑。旧闻君家猷,兴寄尚幽独。一日无此君,亦自憎面目。君其几代孙,秀色若可掬。万事不挂口,翛然对寒玉。城中寸金地,官舍迫林麓。曾微百肘宽,难杂以花木。尚遗一半何,留之与云宿。
烹茶。宋代。陆游。曲生可论交,正自畏中圣。年来衰可笑,茶亦能作病。噎呕废晨飧,支离失宵暝。是身如芭蕉,宁可与物竞。兔瓯试玉尘,香色两超胜。把玩一欣然,为汝烹茶竟。
宿严陵钓台。唐代。神颖。寒谷荒台七里洲,贤人永逐水东流。独猿叫断青天月,千古冥冥潭树秋。
送赵都护赴安西。唐代。张九龄。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宋代。贺铸。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