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济阳夫人

悼济阳夫人朗读

《悼济阳夫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傅良。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已故的济阳夫人的哀思和景仰之情。

译文:
久接江山境,
曾论子姓文。
於焉观内则,
可以继前闻。
榛栗严宾豆,
苹蘩洁祀芬。
有人言不朽,
片石合摩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缅怀已故的济阳夫人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夫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卓越品德的赞美。

诗的开篇,“久接江山境”,表明作者长期在朝廷中接触到各种政治事务,而后一句“曾论子姓文”,则说明作者曾与济阳夫人交流过关于子女教育的文化观点。这两句揭示了作者与夫人的深厚渊源和彼此间的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於焉观内则,可以继前闻”,表明在夫人的居所中,可以继续感受到她以往的智慧和风采。这里的“观内则”可以理解为夫人的学识和品德所散发出的氛围。

接着的两句,“榛栗严宾豆,苹蘩洁祀芬”,运用了植物的比喻,形容济阳夫人的高尚品德。榛栗和严宾豆都是山野中的高贵植物,苹蘩则是雅致的花草,这些形象的运用表达了夫人的纯洁和高雅。

最后两句,“有人言不朽,片石合摩云”,强调了济阳夫人的名声会流传下来,被后人所赞颂。这里的“片石合摩云”形象地描述了名声的传承,暗示了夫人的美德将会永存于世间。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向已故的济阳夫人致以深切的哀思和赞美。通过描绘夫人的品德和学识,诗人展现了对她的景仰和怀念,并表达了对她灵魂永恒存在的信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驿路回旋弯复弯,崎岖不惮屡登攀。云拖雨气横过岭,风卷滩声倒上山。

画意诗情随处见,乡愁旅恨暂时删。千重峻阪前途阻,何日仙霞返故关。

()

兰若凝禅寂,柴门镇日关。定中惟见水,身外忽忘山。

神理虽自悟,太虚宁可颜。了然清净义,不在语言间。

()

东坡居岭南,乃用鸡毛笔。仅闻值三钱,颇恨不容墨。

昔见吴季子,盛称阎颖花。良工选精毳,不似中缚麻。

()

斋阁香泉,岩扉火树,秋来总是相思处。扶轮承盖许重招,为遣西飞一雁、促归桡。

酒噀烟霄,笔挥风雨,金华殿上闻高语。羡君才思涌江潮,憔悴如余应愧、旧题桥。

()

老矣东阳沈。算平生、徵歌说剑,十分疏俊。太华秋高攀云上,百首淋浪诗兴。

有多少、唐愁汉恨。忽地须弥藏芥里,取一痕、瘦石摩挲认。

()

蒲轮安稳不须停,心醉诸生有六经。湖上曾悬高士榻,天边再见丈人星。

乡愁水曲鸥波远,老怯宵寒鹤梦醒。归向君山蓄春茗,一瓢径欲递中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