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胡仲方东湖送别韵

次胡仲方东湖送别韵朗读

《次胡仲方东湖送别韵》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只知白下棠花白,不记湖边草色新。
我只留意着白下的棠花,却没有留心湖边的新绿。

郁郁楼台笼戍柳,荒荒苔藓画游舲。
郁郁葱茏的楼台遮蔽了戍柳,荒凉的苔藓点缀着游船。

重来老子惭无恨,徉卧尊前醉不醒。
再次来到这里,我感到惭愧,却没有什么遗憾,我在宴席前徘徊醉卧,不愿醒来。

投晓张帆顺风去,怕遭民吏笑明廷。
黎明时分,我张起帆,顺风而去,但担心会被百姓和官吏嘲笑皇家。

诗词的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东湖送别胡仲方时的心情。诗人似乎只关注眼前的事物,没有留意到湖边的新绿。楼台遮蔽了戍柳,苔藓点缀着游船,给人一种郁郁葱茏和荒凉的对比。诗人再次来到这里,感到自己的惭愧,但却没有遗憾,他宁愿在宴席前醉卧,不愿醒来。黎明时分,诗人扬帆顺风而去,但他担心会遭到百姓和官吏的嘲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东湖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感慨。诗人只关注眼前的美景,而忽略了湖边的新绿,这可能是对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自然美的批判。楼台遮蔽了戍柳,苔藓点缀着游船,形成了景色上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诗人在重来此地时感到惭愧,但又没有遗憾,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最后,诗人扬帆顺风而去,但他担心会受到社会的嘲笑,这反映了对权势和名利的厌倦和警惕。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景物的对比和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诗意更加深刻。这首诗词既有景色的美感,又蕴含了对社会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朗读
()

猜你喜欢

牢骚一片凭吾写。羞说道、文章价。菲薄刘皇轻项霸。

新词几阕,新诗几首,莫管人閒话。

()

梧桐落了层层叶,碧云暗度秋老。八尺龙须,半帘月影,乍凉多少。

今年特早。催满院、虫声又搅。井阑边、絮絮叨叨,也似向人恼。

()

几处回庄隔短藩,深山始信有桃源。两行弱柳迎幽客,一带清溪抱碧园。

流水纵横频欲枕,野花寂寞总无言。浓阴夏日欣游此,车马由他世外喧。

()

送腊迎新节,年过半百初。道心随日进,佳兴逐时舒。

宝鼎宫香蔼,瑶阶瑞雪余。载欣丰裕兆,大有望频书。

()

锡驻近云霄,中峰一径遥。林花经雨润,岩雪到春消。

风竹频萧瑟,烟峦自暮朝。不知溪畔路,新涨夜平桥。

()

云骈月双再来游,别有人间一段秋。可是鹊桥重驾处,又添新恨到针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