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鄂道中

赴鄂道中朗读

《赴鄂道中》是当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奕棋转烛事多端,
饮水差知等暖寒。
如膜妄心应褪净,
夜来无梦过邯郸。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奕棋翻转和烛光闪烁的比喻,表达了生活中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变化。诗人提到了饮水和知己相称的温暖感受,暗示了真挚友谊的珍贵。然后,他谈到了如何消除妄念和杂念,使内心回归清净。最后,诗人描绘了他在夜晚过邯郸时没有梦境的状态,邯郸是一个古代城市,这里可以理解为宁静与宁愿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心灵的思考。奕棋转烛和饮水差知等暖寒的描写,展示了生活中的复杂和变幻无常。诗人通过这些比喻,呈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境遇和情感体验。

诗中的膜妄心应褪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的反省和净化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摆脱妄念和杂念的困扰,使内心变得纯净和清明。

最后两句夜来无梦过邯郸,传递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状态。夜晚过邯郸没有梦境,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心灵上达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平和。

整首诗词以简约的笔法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心灵的思考。通过对复杂情境的描绘和对内心净化的追求,诗人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平和宁静、追求纯净心灵的美好愿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朗读
()

猜你喜欢

泪雨飘愁,酒潮流梦,惜花人又长征。见说兰桡,前头已泊旗亭。

垂杨原是伤心树,怎怪它、踠地青青。向天涯,一样缠绵,各自飘零。

()

书生岂必便鞍马,上将何妨解佩刀。汉高犒师忧灞上,屈瑕举趾狃蒲骚。

千金裘敝吾将老,两石弓开客自豪。擒纵应须筹策定,莫烦西顾圣心劳。

()

十年离别未言还,楚水枫林极望间。野雀暮归吴季庙,寒涛秋拥伍胥山。

人琴已逝增哀涕,笠屩相看失壮颜。独有士龙年最少,一朝词笔动江关。

()

蚤年撄心疾,诗境无人知。幽想杂奇悟,灵香何郁伊。

忽然适康庄,吟此天日光。五岳走骄鬼,万马朝龙王。

()

胸背斓斑直到腰,争誇错锦胜鲛绡。冰肌玉腕都文遍,只有双蛾不解描。

()

不堪一片月,仍傍晚花明。当此初秋夜,偏多吊古情。

钟山余夜烧,铁瓮走江声。扪首见霜雪,皇然老大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