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高士归荆州

送李高士归荆州朗读

《送李高士归荆州》是明代袁凯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送别李高士返回荆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归乡的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南京的盛宴结束后,李高士决定返回西土。
江路上仍然有残留的雨水,而荆门的阳光已经开始西斜。
在遥远的地方,李高士有一个茅屋,秋天已经来到,他穿着旧衣。
明天我将思念着你的归处,寂寥的鸿雁飞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李高士归乡的情景,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厚意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以自然景物和离别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江路上残留的雨水、荆门的夕阳和李高士的茅屋等细节,表达了离别时的凄凉和对归乡者的祝福。

诗人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将江路上残留的雨水和荆门的夕阳作为象征,形成鲜明的对比。雨水象征着离别的悲伤和眼泪,而夕阳则象征着离别的温馨和希望。这种对比使诗词更加生动,增加了离别情感的层次。

诗中还描绘了李高士的茅屋和他穿着旧衣的形象。茅屋和旧衣表明了李高士过简朴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品格,同时也传递出对友人的真挚祝福和对友人追求宁静生活的赞赏之情。

最后两句"明日思君处,萧条鸿雁飞"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与孤寂飞翔的鸿雁相联系,给人一种深情厚意和离别时的寂寥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友人归乡的祝福之情,将离别时的凄凉和温馨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袁凯朗读
()

猜你喜欢

希仙屏纷杂,遗荣处幽閒。灵元固重扃,鼎炉合神丹。

灏露以为浆,青松以为餐。道积时亦久,丰姿变苍颜。

()
绝代幽人独。
掩芳姿、深居何处,乱云深谷。
自说关中良家子,零落聊依草木。
世丧败、谁收骨肉。
()

放懒生涯,欣慵活计,起心念念慈悲。而今不肯,摘叶更寻枝。撇下之乎者也,的端认、莲出青泥。闲闲里,扪心自忖,有似遇良医。逍遥真自在,要成仙福,凭仗心师。志坚如山岳,不许胡移。日用无为清净,自然得、捉住东西。些玄妙,悟来通晓,虽老不为迟。

()

当代谁如杨子贤,衡门不掩自翛然。吏名远播能清白,家学相承是《太玄》。

十载论心春榻外,几回促膝夜灯前。来朝拟作金明使,迟尔长安一醉眠。

()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竹叶满金钟。檀板醉,人面粉生红。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酩酊任愁攻。

()

英雄图退步,可嗤亦可怜。驰逐威八荒,日暮求三山。

手植金光草,吸露还餐烟。悲哉秋风辞,茂陵乃无年。

()

伐木相将入远山,共听幽鸟语关关。殷勤若解当时意,此日那容不尽欢。

()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深夜降龙潭水黑,

新秋放鹤野田青。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

()
登陆由来说四明,它山胜地久驰名。
龙眠巨堰两岸下,鳄吼奔流一水清。
瑶阁钟鸣群动息,金轮鼓奏百旦惊。
后来水政谁研究,肯兴云涛更主盟。
()
寥寥古意少人传,莫为薰琴只五弦。
夫子纵心方学易,我曹何意便谈玄。
神驰洙泗身将老,望断沅湘眼欲穿。
月白风清如此夜,阿郎不肯上钧天。
()

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

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

()
因戒倦轮飘。
习障从尘染。
四衢道难辟。
八正扉犹掩。
()

霄汉飞腾得路高,驰驱王事独贤劳。兵民有籍名皆定,奸匿怀私罪莫逃。

沧海波澄涵夜月,远山云尽见秋毫。功成入觐天颜喜,满眼春光醉碧桃。

()
壮岁从戎不忆家,梁州裘马斗豪华。
至今夜夜寻春梦,犹在吴园藉落花。
()
涨急滩流随眼落,市忙乌合转头空。
一年三百六十日,却有半年閒守穷。
()
挥洒霞笺寄陇头,双钤题处紫云浮。
儿家曾掌司花印,总领曾城十二楼。
()
闽山去天余尺五,渔浦撼舟滨九死。
临水登山万里来,却向春围饮墨水。
白云目断无飞翰,夜将剑铗於谁弹。
世人相马例嫌瘦,饿死首阳不作难。
()
十日狂风不偶然,未教桃李斗婵娟。
关西将士曾如此,直入齐宫斩小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