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折花士女图。元代。邵亨贞。折得幽花见似人。沉吟无语不胜春。采香径里*生尘。浓绿正迷湘北渚,*红不入宋东邻。一春幽恨几回新。
《浣溪沙 折花士女图》是元代诗人邵亨贞的作品。这首诗以折花士女的图像为主题,通过描绘花朵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思念和对幽香之美的赞美。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折得幽花见似人,
沉吟无语不胜春。
采香径里生尘,
浓绿正迷湘北渚,
红不入宋东邻。
一春幽恨几回新。
诗意:
这首诗以折花士女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思念和对幽香之美的赞美。诗人通过观赏幽花,引发了对春天的无尽遐想和情感的激荡。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在采摘花朵的路径上产生的尘埃,映衬出花朵的浓绿色,以及花的美丽超越了周围景色。红色的花朵无法与宋朝东邻的景色相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色彩和魅力。整首诗传递出作者对春天的热切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花朵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邵亨贞细腻的诗境和对春天美好的追求。诗中的幽花被折下,仿佛变成了一个与人相似的存在,展现出花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作者的沉吟和无语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思念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采香径生尘,浓绿迷湘北渚,红色无法入宋东邻,都展示了作者对花的细腻观察和对色彩的敏感。通过对色彩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而充满遐想的境界,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海之中。
整首诗以一春幽恨几回新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美好的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一春的幽恨时而新鲜,时而重复,传递出人们对于春天短暂而宝贵的感受。整首诗通过对花朵的描绘和对春天的思念,勾勒出了一幅美丽而略带伤感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命和美好的反思。
邵亨贞(1309~1401) 元代文学家。字复孺,号清溪。云间(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松江训导。邵亨贞生当元、明之际,入明后生活近30年。终于儒官,足迹不出乡里。著有《野处集》4卷、《蚁术诗选》1卷、《蚁术词选》4卷。...
邵亨贞。邵亨贞(1309~1401) 元代文学家。字复孺,号清溪。云间(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松江训导。邵亨贞生当元、明之际,入明后生活近30年。终于儒官,足迹不出乡里。著有《野处集》4卷、《蚁术诗选》1卷、《蚁术词选》4卷。
忆黄观复。宋代。苏泂。地远过从少,天多眼界宽。晓书繙卷白,秋桂绕亭丹。小雨妨相觅,幽花孰与看。平生杜陵老,到此赋诗难。
夏日梅雨中寄睦公。唐代。齐己。梅月来林寺,冥冥各闭门。已应双履迹,全没乱云根。琢句心无味,看经眼亦昏。何时见清霁,招我凭岩轩。
南仲以潘老句约赋。元代。仇远。秋声浩荡夜凄凉,却喜田家熟稻粮。千里江湖随薄宦,满城风雨近重阳。菊花渐拆青青蕊,桂树独飘粟粟香。幸是催租人未至,尊前聊为足成章。
柬王志元四首 其四。元代。郭钰。海月上苍茫,照我中庭正。香雾出帘迟,微风动花影。泠泠绿绮琴,拂拭尘埃净。一弹作新声,再弹成雅韵。三弹曲未终,感激谁与听?肃衿迟子来,无负春宵永。
齐天乐 申戌清明雨中感春。元代。邵亨贞。离歌一曲江南暮,依稀灞桥回首。立马东风,送人南浦,认得当年杨柳。梨花过后。悄不见邻墙,弄梅纤手。绮陌东头,个人还似旧时否。相如近来病久。纵腰围暗减,犹未全瘦。宿酒昏镫,重门夜雨,寒食清明依旧。新愁漫有。第一是伤心,粉销红溜。待约明朝,问舟官渡口。
黄州杨大守一中招集定惠院夜观海棠。明代。游朴。临江古榭敞华觞,共把新灯照海棠。胜地每为名士主,幽花仍是昔时装。相逢剧语千秋感,自诧当歌一夜狂。去住蓬科怜不定,寸根千里笑飘扬。
古松。明代。区越。百尺松高处士亭,邀风擎日古丁丁。杯觞入咏不知老,鸾鹤分巢相对清。岁晚经霜知节操,时来济物有丝苓。孤村远岸谁相伴,梅竹依然是弟兄。
赠周信之教授。元代。柯九思。霞蒸春暖丹初熟,许我刀圭未暇寻。只在鸳鸯湖上住,杏花种得满园林。
元日。宋代。成彦雄。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渔父诗四首。宋代。赵蕃。泛宅浮家一叶间,长年绿水又青山。若为不使兼能赋,始信天公到此悭。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宋代。晁补之。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