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花。宋代。董嗣杲。瘦倚西冈石圃阴,玉容忽抹艳妆深。染春应借东君手,眩眼曾疑北客心。霞吐丰姿情脉脉,雪遗香影梦沈沈。粥饧风景清明近,错认庐山种一林。
《红梅花》是宋代诗人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红梅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红梅花的赞美和自然景色的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瘦弱地倚靠在西冈的石头园阴下,
玉容突然抹上迷人的妆容。
这春天的色彩应该是借助东方的君王之手染上的,
使人眼花缭乱,仿佛北方的客人的心思。
红霞吐露出丰盈的姿态,充满深情,
雪花留下香气和优美的影子,沉沉地入梦。
稀稀疏疏的粥饧,风景清明将近,
错把庐山认作是一片林海。
诗意和赏析:
《红梅花》这首诗以红梅花为主题,通过对红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红梅花的赞美之情。诗中使用了一系列细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红梅花的深情和景色的感悟。
首先,诗中描述了瘦弱的红梅花倚靠在西冈的石头园阴下,形容了红梅花的娇嫩和柔弱。接着,作者突出了红梅花的美丽,形容红梅花的玉容抹上了迷人的妆容,使其更加艳丽动人。
然后,诗中提到这春天的色彩似乎是借助东方的君王之手染上的,暗示了红梅花的珍贵和高贵。这种色彩使人眼花缭乱,仿佛能看到北方客人的心思,表达了作者对红梅花深深的着迷和惊叹。
接着,诗中通过“红霞吐露出丰盈的姿态,充满深情”和“雪花留下香气和优美的影子,沉沉地入梦”的描写,展示了红梅花的魅力和纯洁。红霞的姿态丰盈而深情,雪花的香气和影子则带有一种沉静和梦幻的美感。
最后,诗中提到“稀稀疏疏的粥饧,风景清明将近,错把庐山认作是一片林海”,通过对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将近和景色的期待与感叹。诗中的“庐山种一林”则是一种错觉,强调了作者对景色的迷失与错认。
总体而言,董嗣杲的《红梅花》以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红梅花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通过对红梅花的描绘,诗人将其与春天的色彩、人们的心思和自然景色相融合,创造出一幅充满深情和梦幻感的画面。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红梅花的美丽和高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渴望。整首诗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使人感受到了红梅花的独特魅力和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赞美。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凌歊台。宋代。杜耒。几年听客话凌歊,不似台边目力遥。千古江山犹昨日,六宫歌舞自前朝。苔碑有字多漫灭,野寺无僧转寂寥。碧聚双蛾愁不敛,阑干落照重魂消。
寄王祥季昆。宋代。翟龛。右军孙子总奇才,一别俄惊秋又来。冠佩正宜朝凤阙,钓竿未许老鳌台。云昏野寺疏钟断,潮落寒汀野鹤回。咫尺相思不相见,渴心吟望欲生灰。
夜泊平望。宋代。杨万里。夜来微雪晓还晴,平望维舟嫩月生。道是烛花总无恨,为谁须暗为谁明。
豪家子。唐代。崔萱。年少家藏累代金,红楼尽日醉沈沈。马非躞蹀宁酬价,人不婵娟肯动心。
浣花溪上草堂幽,世乱公来客此州。卜筑旋应烦地主,感怀时复为君忧。
飘飘身世辽东管,落落篇章邺下刘。拟驾吴船问遗迹,不胜江水日东流。
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 其四 浣花草堂。明代。顾清。浣花溪上草堂幽,世乱公来客此州。卜筑旋应烦地主,感怀时复为君忧。飘飘身世辽东管,落落篇章邺下刘。拟驾吴船问遗迹,不胜江水日东流。
用洪觉范诗为首作四绝。宋代。赵蕃。钓舟无事白鸥閒,自是江湖境界宽。我欲泛然随所往,竹君谁与报平安。
江行书事。宋代。冯时行。扁舟如竹叶,块坐筋脉缓。起寻筇竹杖,散步午沙暖。石净困还坐,江绿污仍盥。山转孤渚没,岸落细路断。草色暝烟雾,花树见村畔。物象总相惬,欲遣诗句管。诗成自吟哦,两袖春风满。皛皛日欲暮,我行亦已懒。聊复唤疏蓬,叠骨作小款。范蠡定何人,得遂老萧散。我待功成后,此语正恐涎。径欲具蓑笠,烟雨随蛮蜑。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唐代。白居易。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春日临池诗。魏晋。温子升。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璧,飘飖下散金。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送赵克让归洛阳赴举。元代。于立。圣化开元极,文星入上台。梁王尤好赋,贾谊独多才。江草迎人远,宫花近马开。君门多雨露,得意早归来。
喜文首座至。宋代。释德洪。机锋不减矮师叔,闻说丛林最饱参。无暇对人收冷涕,却能为我出寒岩。春江柔橹何时听,夜雨山房且对谈。掣电一欢端可贵,此生俱是再眠蚕。
蝶恋花。宋代。黄裳。千二百回圆未半。人世悲欢,此景长相伴。行到身边琼步款。金船载酒银河畔。谁为别来音信断。那更蟾光,一点窥孤馆。静送忘言愁一段。会须莫放笙歌散。
满江红 其一 渡黄河作。清代。易顺鼎。眼底黄河,已送尽、兴亡无数。都付与、夕阳西下,乱涛东注。客子梦随鸥鹭冷,英雄气挟鱼龙怒。把闲愁万斛掷波心,奔流去。倚长剑,妖鲸怖。吹短角,哀鸿顾。更高歌击楫,片帆飞渡。划破江山南北走,浮来天地中央住。问书生何处觅侯封,乘槎路。
奉和运判朝散登乐山亭。宋代。韩维。看山日日上孤城,不问云昏与雪晴。六六高峰长秀色,双双啼鸟忽春声。心惊流水光阴逝,身慕冥鸿羽翼轻。方促吏文严指使,不知诗兴坐中生。
浣溪沙。宋代。向子諲。为姑苏郡守,浩然有归志,因广其声为浣溪沙,示姑苏诸友乐在烟波钓是闲。草堂松桂已胜攀。梢梢新月几回弯。一碧太湖三万顷,屹然相对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少年行。宋代。释智圆。儿奴屡背约,辱我汉天子。瞋目而语难,五陵年少子。举手提三尺,报国在一死。匹马立奇勋,壮哉传介子。
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唐代。广宣。东林何殿是西邻,禅客垣墙接羽人。万乘游仙宗有道,三车引路本无尘。初传宝诀长生术,已证金刚不坏身。两地尽修天上事,共瞻銮驾重来巡。
秋兴八首追和杜老。宋代。王之道。翠壁苍崖水外山,山头茅舍两三间。夜窗明月来临卷,昼户清风为启关。霞绮障秋惊老眼,酒红潮面发衰颜。集英一梦如今觉,犹忆当时晓趁班。
书渊明诗后。宋代。辛弃疾。渊明避俗未闻道,此是东坡居士云。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
并头兰。明代。黄公辅。桃李何须骋丽华,幽閒还让蕙兰葩。二难并处枝连霭,双美具时馥转遐。自是花神耽僻静,故舒异颖到山家。携壶花下悠然酌,纫佩骚人未许誇。
开先寺别何邦镇。明代。李舜臣。昔人读书处,瀑水香炉峰。年往碑仍在,云深嶂若重。长风吹落日,林壑上秋容。何意都门旧,今遥此地逢。
叠韵春日杂兴五首。宋代。陈棣。幽怀聊自适,疏性懒相过。尘事偏宜少,诗篇不厌多。三人花下酒,一曲醉时歌。此外非吾事,陶陶奈乐何。
送庄贤良赴召试。宋代。项安世。丙午陂当复,王春瑞习占。龙楼上宝册,鹤诏下穷檐。地脉通闽蜀,人才出老严。定羞新学曲,只守旧心潜。剩想尧眉乐,深垂舜目谦。有怀天变数,无计士风廉。庶证方如此,君行得滞淹。六题聊复尔,制策待韬钤。久噎须详吐,沈疴与痛砭。一扶媮意立,尽解结喉箱。人士回生气,乾坤振绝焰。宏开九县赤,永息万方黔。治世吾何用,媸人影自嫌。弃荆宜入蜀,比素讵将缣。逐食俱随雁,论心偶类鹣。雅怀钦粹淑,盛事惬窥觇。从此迟为圃,它年说作监。因声到邛僰,市肆觅疏帘。
马营日暖。明代。叶元玉。爱日当空暖气回,与君并马笑颜开。如何万里龙沙碛,转得南方气候来。
感寓述史杂诗五十首 其三 叔孙奉常通。金朝。李汾。秦时博士鲁诸生,漏网骊山百丈坑。邂逅刘郎习绵蕝,便能弹压汉公卿。
奉简在伯四首。宋代。赵蕃。书中旧学来禽帖,今日蛮州得饫尝。要与先生共咀嚼,更将煮蜜助甘香。
春草碧 南金契兄始托交时,与仆俱未弱冠,。元代。邵亨贞。,世故牵掣,迨今未遂。兵后避地溪滨,复得旦暮握手,慨前迹之昀陈,预后期之可拟,不能已於言也。敬借前韵,述怀如左岁寒归计曾商略。富贵与神仙,辜前约。儒冠已负平生,不羡扬州去骑鹤。蓬鬓老风霜,心如昨。惟应郢上高才,风斤惯削。相见问行藏,重评泊。无情最是桑榆,那得昌阳引年药。山水有清音,同行乐。
寒食上已杂吟八章。宋代。程公许。碧桃花底小寒轻,绰约仙姿格外清。锦绣卷还春去了,蓝桥风露放云英。
蕃侍舅翁衡州史君游吉阳山舅翁举往年与南涧。宋代。赵蕃。惨澹松围障,蜿蜒石隐龙。背城无数里,献状有千峰。此地虽为寓,兹山特未逢。因公九日集,临眺得从容。
东阳杜季高远访诗以送之。宋代。陈傅良。当世关衰壮,斯文看合离。强餐吾岂敢,后会子何期。村落秋弥好,溪山晚最宜。逢人相问讯,所欠更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