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中闻桂香忆游茅山时梦中游桂花下

庐山中闻桂香忆游茅山时梦中游桂花下朗读

《庐山中闻桂香忆游茅山时梦中游桂花下》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董嗣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茅山时的梦幻之旅,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桂花香的感叹,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可以是:

我曾在三茅山游玩,月光照耀下,景色美丽如丹。我梦中驾驶着翠绿的车辆,凉爽的云朵拥抱着金色的衣袂。两耳中传来波浪声,广阔无边际。我仍记得早年曾扶摇直上,乘风问道于天帝。如今秋天再次游览匡庐山,身体仿佛有飞升之势。我凌虚飘荡,包裹在白云中,白云像护卫一般守护着我。浑身的毛发竖立,草木上露珠点缀。飞泉涌动,潮水激荡,真实而清澈,能够洗净心中的迷惑。一直以来,我行走于句曲之间,有时受到压抑,却也可能发出锐利的表达。岂料,凡人的体魄与那样的蜕变无法相比。西风催促我进行这次游历,打破了我梦中的浮世。衣襟中飘散着桂花的香气,我在苍岩上折取丹桂。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向往,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梦幻之旅,展现了对过去游历茅山时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诗中的桂花香象征着美好与纯洁,令人陶醉。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月光、云朵、波浪声、白云和涌动的飞泉,给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感觉。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世间的束缚和对超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和生命意义的思索。

这首诗词赏析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交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美好回忆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词以清新、宁静和温馨的词语和意象为主,给人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感受,同时也引起读者对人生和自然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

猜你喜欢

子规啼月。
幽衾梦断,销魂时节。
枕上斑斑,枝头点点,染成清血。
凄凉断雨残云,算此恨、文君更切。
()
云林拥深寂,山寺倚崔嵬。
童子请先坐,师僧恐便回。
庭黄霜到橘,阶绿雨滋苔。
挂树猿相玩,呼之却下杰。
()
长年赋子虚,狗监绝同里。
杯水聊自酬,博此一笑喜。
副墨粲我前,顿使百废起。
朱弦渺遗音,慎勿娱欲欲耳。
()

楚人千万户,生死系时君。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干戈长浩浩,篡乱亦纷纷。纵有明在下,区区何足云。

()

平林回步草堂深,二十年前此日心。尘土自能迂俗驾,云山曾不碍幽寻。

孤标共指中流镇,高咏犹闻正始音。珍重寒江夜深别,满衣星彩动华簪。

()

桃花开时苦多雨,花似啼妆悄无语。
桃花谢时雨更多,奈此轻红委地何。
明年花似今年好,明年人胜今年老。

()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

衔山抱水建来精,
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

()
鞭笞鸾凤地行仙,变化鹍鹏背负天。
他日寓言真二九,只今功行已三千。
()
勾践饮胆日,吴酒正满杯。
笙歌入海云,声自姑苏来。
西施舞初罢,侍儿整金钗。
众女不敢妒,自比泉下泥。
()

寺前新笋已成竿,策马重来独自看。

可惜班皮空满地,无人解取作头冠。

()

野寺门前杨柳新,一樽同此驻征轮。西山物候仍馀雪,南国芳菲更有春。

楚棹正逢归塞雁,淮云遥送渡江人。他时陶令应相忆,不待秋霜下绿蘋。

()
江水悠悠双鲤鱼,眼明初坼人关书。
残年已觉身如客,一念还成泪溅裾。
春近预忧归梦短,潮回莫遣寄声疏。
何时可弃微官缚?五亩荒畦共荷锄。
()
碧池悬帝阙,琼岛入仙家。
洞口流云气,星涛涌日华。
桃源虚岁月,蓬海复尘沙。
绣殿游天女,燕支映夕霞。
()
城郭千林静,菰蒲二顷宜。
移根元不费,殖利已先知。
仅脱黄泥贱,相从白玉炊。
平生惯藜藿,于此羡耘耔。
()
病起犹未王,言归聿何速。
所叹鸡肋微,犹成道旁筑。
得失一以分,宁免相刺促。
快哉良友言,自计亦已熟。
()
生被才名谴,摧残到死休。
家留遗藁在,棺问故人求。
对月悲孤咏,逢山忆共游。
昔年携手地,今送入松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