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塘晚步。宋代。卫宗武。数亩涵空碧,波光可染衣。荷枯惟藕晨,荻老作花飞。水净游鳞见,天寒过雁稀。十分清约处,秋月散明辉。
《野塘晚步》是宋代卫宗武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个晚上在野塘边散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数亩涵空碧,波光可染衣。
荷枯惟藕晨,荻老作花飞。
水净游鳞见,天寒过雁稀。
十分清约处,秋月散明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野塘的景色。首句“数亩涵空碧,波光可染衣”以形象鲜明的词语展现了野塘的广阔和碧波荡漾的美景。接着,描写了荷花凋谢只剩下藕、荻花老去却如花瓣飘落的景象,富有寓意和哲理。这些描写传达了岁月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与人生的起伏和变化相呼应。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水中游动的鱼群和天空中飞过的雁群,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季节的变换。水净的景象展示了清澈纯净的自然环境,而飞过的雁群则暗示了秋天的临近。
最后两句“十分清约处,秋月散明辉”表达了作者在这美丽的野塘中感受到的宁静和明亮。这里的清约意味着远离喧嚣和纷扰,与自然相交融合。秋月的明辉则象征着智慧和启迪,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意象描绘了野塘的美景,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观察自然,作者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表达了对纯净、宁静和智慧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唤起读者对美的共鸣,同时也启发人们去感悟生命的变化和人生的真谛。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卫宗武。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赠梁渐子 其四。明代。陈邦彦。海氛初就平,骄敌犹匪茹。潢池有弄兵,逋诛在秦豫。材官非不足,往往烦召募。司农忧转饷,反裘未遑顾。遂使圣躬劳,况也诸曹署。草茅空有怀,所守在章句。温饱非良图,毛锥复何与。子房信文弱,乃复多智数。怀哉圯石人,斯人良可慕。君如对承明,何以借前箸。
秋晚村舍杂咏。宋代。陆游。村巷翳桑麻,萧然野老家。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啄木矜奇服,牵牛蔓碧花。一樽虽草草,笑语且喧哗。
雨花台逢冯大 其四。明代。释今无。归思方寥寂,忽闻乡国音。君来征战里,我去草莱深。云水孤僧意,河山国士心。楼头笳吹动,又在石城阴。
寄内侍太保。宋代。释重顯。千尺岩泉喷冷声,草堂云淡竹风清。蒲团时倚无他事,永日寥寥谢太平。
归田述怀。明代。何乔新。谢病离天仗,山田自垦荒。蛙声占水旱,鸡骨卜灾祥。春酿黄柑美,晨羹紫蕨香。閒居多乐事,洗砚写新章。
寄伯氏。宋代。王洋。同占溪名邑,还从佛借居。懒便书眼暗,静爱酒杯疏。山路闲供课,僧房步当军。地炉贪软火,未得赋归欤。
春日游钟山以溪回松风长分韵得长字。明代。张孟兼。访古来钟阜,寻僧问草堂。千年猿鹤静,一径石林荒。泉落春水细,梅留腊雪香。乡心怜薄暮,矫首碧云长。
齐天乐。清代。易顺鼎。神山一堕罡风劫,三生坠欢空记。黛恨难传,红情渐减,闲却笔尖眉意。伤春况味。又歌扇飘零,舞衣憔悴。惯听琵琶,青衫禁得几回泪。琐窗旧时啼乌,甚悤悤催换,镜里尘世。今夜西楼,半钩凉月,慵照彩鸾孤戏。愁妆印水。料翠被香残,紫箫声脆。梦到银屏,灵狸花底睡。
贺郑丞相。宋代。厉寺正。大学道惟一能静,国势尊安如九鼎。致君事业比臯夔,不羡萧曹并魏丙。
讯杨懋功姚安解归。明代。欧大任。割炙酣歌过几春,诙谐曾是汉庭臣。一麾拥去惟书笥,五斗抛来有葛巾。发愿乍从庐阜社,解归何但汝南人。芙蓉十里秋无恙,尚可江头事隐沦。
篆缕销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贺新郎·春情。明代。李玉。篆缕销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