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妙寺偶成

宣妙寺偶成朗读

《宣妙寺偶成》是宋代卫宗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寺寄托碧岑,
尘埃未染僧门。
风声传递万家县的钟鼓,
山峦环绕十里村庄。
我在高榻上沉睡,感慨着今夜的寂静,
八扇窗洞通达着整个天地。
此时行走,梅花和明月成为我孤独的伴侣,
雨水打击着寒林,夜晚又渐渐昏暗。

诗意:
《宣妙寺偶成》描绘了一片孤寂而宁静的山寺景象。诗人将自己寄托于碧岑山上的寺院,感叹寺院的幽静和清净。他观察到风声将钟鼓的声音传遍了万家县,而山峦环绕的村庄中人们忙碌地耕种。然而,诗人却独自沉睡在高榻上,感慨这个夜晚的宁静和孤独。他的八扇窗户洞穿了整个天地,让他感受到了广阔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与梅花和明月成为孤独的伴侣,雨水打击着寒林,夜晚逐渐昏暗。

赏析:
《宣妙寺偶成》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恬静而寂寥的山寺景象。诗人以寺院为背景,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孤独和寂静的感慨和领悟。寺院的宁静和僧门的清净与外界的繁忙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的孤独感。八扇窗户洞穿了整个天地,象征着诗人的视野和心境的开阔。梅花和明月作为诗人的伴侣,与他共同面对孤独和寂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倾诉和寻找。雨水打击寒林,夜晚渐昏,给诗词增添了一丝忧郁和沉寂的氛围。

整首诗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人文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外界景物相结合,表达了对孤独、寂静和广阔世界的感慨。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卫宗武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卫宗武朗读
()

猜你喜欢

碧玉山围十里湖。水云天共远,戏双凫。河阳花县锦屏铺。

人不老,长日在蓬壶。

()
鷽鸠抢榆枋,枯鱼过河泣;鹏鲲九万里,此岂汝所及。
丈夫志古人,绝世而独立,远游马蹄穿,高卧剑锋涩。
其初所抱负,固自高嶪岌,安能与儿曹,俛首就维絷?君看折腰趋,孰若举手揖?芝老尚可餐,修门戒轻人。
()

步辇下明光,鸣鞘出未央。属车多载酒,夹道竞焚香。

云管飘梅吹,蜺旌错鸟章。从臣沙苑马,卫士羽林枪。

()
穠绿连村荔子丹,瘴云将雨暗前湾。
张旗且喜三滩驶,叱驭曾惊九折艰。
泸水舟间迷古渡,马湖碑缺伴荒山。
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

欲话毗陵君反袂,欲言夏口我沾衣。

谁知临老相逢日,悲叹声多语笑稀。

()

净洗碧娟娟,颜色如少年。
窗前风收雨,阶下笋行鞭。

()

曲榭延秋色,名园傍午桥。晨霜山果熟,宿雾海棠娇。

绿水衔堤近,青林抱郭遥。参差发狂兴,醉墨满芭蕉。

()

玳瑁筵开半褐衣,侯门犹忆故山薇。当尊紫气函关落,绕座青霞碣石飞。

客醉南楼秋浩渺,兵谈北府夜霏微。中天试望长庚色,灿烂晴光彻帝畿。

()
六度莫先慧,三风尤恶顽。
此心朗如镜,磨尽青铜斑。
微利毫发计,虚名分寸攀。
朝市多此人,平地剑门关。
()

少年意思懒能酬,爱好心情一向休。
若到旧家游冶处,只应满眼是春愁。

()

云横西极,自经驮白马,杳无游屐。沙度绳行三万里,厉我摩秋健翮。

祇树千盘,恒河一线,放眼乾坤窄。使星宵朗,侏㒧罗拜前席。

()

禀性太褊率,不受尘事触。自小远市廛,僻居在岩谷。

人间嗜好心,舍书百不欲。一饱更奚求,箪瓢随分足。

()

春星满院百花明,和泪成书问远行。欲寄东风无羽翼,愁随明月渡江城。

()

莫听秋阶促织儿,吟风嘲雨也如嬉。寻思老睡何曾熟,祇合凄凉为作诗。

()
河岸风樯远,村陂牧笛长。
短篱围麂眼,幽径缭羊肠。
照水须眉见,搓橙指爪香。
衣裘又关念,碪杵满斜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