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山房十咏

自和山房十咏朗读

《自和山房十咏》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禅房的宁静夜晚,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悟。

诗意:
诗中所描述的禅房夜晚寂静幽深,只有一盏微弱的灯光。作者与长明的灯光相对,思绪万千。他举起类似新诗的话语,与僧侣共同探讨,而他自己则以绮丽的语言开怀畅谈,如同嬉笑的藤蔓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禅房为背景,以寂静的夜晚为画布,通过对比和对照,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禅房的宁静和黑暗与长明的灯光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与环境的对话。作者举起类似新诗的话语,意味着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并与僧侣分享这种思考。笑侬绮语污溪藤这一句,作者以绮丽的语言和诙谐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畅谈的情态,仿佛藤蔓一样扭曲而欢快。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给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宿雨初晴,岚光翠滴。
瀑泻悬崖,云笼怪石。
无位真人,面门出入。
净地上不许狼籍。
()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
飞鸟影穿红烛去,寒蟾光落素琴来。
三数寺通溪畔路,好从僧借流时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