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独秀台和徐意一韵

登独秀台和徐意一韵朗读

《登独秀台和徐意一韵》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树依靠高处俯视,幽禽朝向宁静倾听。
霜轻冬意渐薄,阳光正午阴云停滞。
床边他人鼾声传,江边我自醒悟。
独秀山峰竟如此,周围星光环绕。

诗意:
《登独秀台和徐意一韵》描绘了登上独秀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的思绪。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周围的景色,感受到自然之美。他倾听着幽禽的鸣叫声,享受着宁静的时刻。诗中还描述了冬日的景象,霜已渐轻,冬意渐薄,阳光正午时分,阴云停滞,展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同时,诗中描写了诗人身边的环境,他人在床边打鼾,而诗人自己在江边醒悟。最后,诗人对独秀山的景色赞叹不已,感叹山峰的壮美,周围的星光环绕,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诗人站在高处,向下俯瞰,老树和幽禽成为他与自然相互交流的伙伴。诗中的冬日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阳光透过阴云洒在大地上,形成一种静止的美。与此同时,诗人通过描写身边的环境,展示了他自己的独特感悟。他人的打鼾声与自己在江边的醒悟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醒。最后,诗人对独秀山的描绘充满赞美之情,山峰宛如独立的王者,星光环绕的景象更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宏伟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此间真趣岂容谈,二乐并君已是三。
仁智更烦诃妄见,坐令鲁叟作瞿昙。
(来诗云,二见因妄生。
()

商道昔波荡,周王纲九围。
二子如冥鸿,翩然独高飞。
周粟固可耻,薇亦周之薇。

()

钱唐之墟故吴地,子孙复以吴为民。

百世不有云来兴,高者道德次文艺。

()

真宰无私妪煦同,洛花何事占全功。
山河势胜帝王宅,寒暑气和天地中。
尽日玉盘堆秀色,满城乡毂走香风。

()

有士才如此,流光驶若何。
笔端风雨快,胸次古今多。
止止杯中物,鸣鸣耳后歌。

()
人间春色不须臾,芳草妒华不萦纡,杨花不分上空虚。
宓妃一去百代无,不如云外万乐俱。
南斗鼓瑟北斗竽,与酬酢者非君徒。
()
称文既表温柔德,示武须成蹈厉容。
缀兆疾舒皆应节,明明我祖乐无穷。
()
吴山山下安荣里,陋巷穷居有西子。
嫣然一笑坐生春,信是天人谪居此。
相逢昔在十年前,双鬟未合脸如莲。
学画蛾眉挥彩笔,偷传雁字卜金钱。
()

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

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
风雩谁识旧童儿,法令今惟柱后师。
刻枣谁书惊荡尽,踏槐遗老叹崩离。
堂中授讲亡高座,庑下题名剩续碑。
奎壁不存斋舍改,端能为泯少年诗。
()

绝粒非凡术,仙丹固得存。
一龛常瞑目,长日不开门。
浴水无冬夏,逢人少语言。

()

夙托弥甥列,常怀范叔寒。
门阑多厚盼,樽俎有余欢。
衣笥袍犹恋,书邮墨未干。

()
山前老泽经行路,百岁翁翁犹健步。
非仙非佛非鬼神,不识人间盐与醋。
嗜欲既浅亦机深,窟宅宜与仙家邻。
()

尧自牵牛舜着鞭,虽劳未必适牛天。

君今驯养犊成牯,饱卧太虚游自然。

()

宝气夜上贯东斗,蛟龙拜舞江声吼。无人知是铜鼓来,但讶虹光满户牖。

此鼓流传自峤南,伏波将军手亲叩。斑斓古色青且苍,神物犹存千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