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山房十首

宜兴山房十首朗读

《宜兴山房十首》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宜兴山房的景象和感受。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薄霭垂垂欲暮时,
渐生霜气著征衣。
山深不见牛羊下,
惟有樵人荷担归。

译文:
薄薄的雾气在傍晚渐渐降临,
徐徐升起霜气,触及征衣。
深山中看不到牛羊的踪影,
只有樵夫背着柴离去。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宜兴山房的静谧和寂寞之感。夜幕降临时,轻薄的雾气和渐冷的空气使人感到秋天的临近。山深处寂静无声,看不到田园牧羊的景象,只有一个樵夫背着柴离去,增添了一丝生活的痕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淡雅的意境展示了山居生活的凄凉之美。薄霭垂垂、霜气著征衣,通过形容词的运用,将景象描绘得极为细腻。山深处看不到牧羊的场景,使人感受到山居的幽静和与尘世的隔绝。而唯有樵人荷担归的描写,则揭示了生活的真实和辛勤劳动的存在。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山居的景色和氛围,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以其朴素而深远的意境,让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体味到宁静和内心的平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春风一微扇,草木含新荑。佳兹微雨晴,复与赏心携。

鼓枻溯洪流,扬帆便轻飔。洲渚绿方盈,霞彩垂光仪。

()

王孙犹自给,一顷豆萁田。今日还相饭,千秋共尔怜。

青门馀地窄,白社旧交偏。传与儿曹记,无忘汉腊年。

()

书空咄咄,向吟窗谱就,霓裳新阕。一点雄心消不尽,化作彩云千叠。

滴粉搓酥,描香绘影,长吉心头血。步虚声里,泠泠似有仙骨。

()

金莲池水起微波,士女年年桥上过。记得鲈塘秋雨歇,看人来往数青蓑。

()

独干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纷披。摘来还共蒌根嚼,赢得唇间尽染脂。

()

柴扉薄暮静,高卧洽疏慵。村祭隔林火,风声远寺钟。

夜昏闻犬吠,屋老借云封。更喜沽来便,寒深酒兴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