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立斋对菊二歌

和立斋对菊二歌朗读

《和立斋对菊二歌》是宋代王柏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之子歌远游,征车事奔逸。
归来东篱下,一洗四方色。
静观草木蕃,若不与人力。
苟无浸灌功,造化庸有忒。
今年秋苦旱,五谷废嘉殖。
梅仆竹亦焦,枯芝槁兰茁。
一朝去酷吏,甘雨解众惑。
天人本无间,喜气满城集。
奈何仓廪虚,一饱竟难得。
不如菊花乾,医方賸称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述远游归来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远行者的征途,车马奔腾,忙碌而奔放。之子歌远游,征车事奔逸。远行的辛劳和奔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远游的辛苦与快乐。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返乡后的宁静景象,归来东篱下,一洗四方色。返乡之后,作者置身于东篱下,洗去了外界尘嚣的烦扰,享受到了宁静和自然的美好。草木葱茏,似乎没有经过人力的修饰,显示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生机。

接着的几句抒发了作者对人力和自然力量的思考。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人类的灌溉努力,自然的造化是不完美的,因为今年的秋天饱受旱灾之苦,五谷凋零,梅树、竹子也焦黄,花草凋零。这种苦难只有当喜雨降临时,才能解除人们的痛苦和困惑。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人力的依赖。

诗的最后两句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天人本无间,喜气满城集。这里表达了天与人之间原本不应有的界限,但喜庆的气氛却充斥着整个城市。然而,仓廪空虚,人们的温饱问题却难以解决。这里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以及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

最后一句以菊花的干燥形态作为对比,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作者认为,菊花干燥后仍然有药用价值,可以医治人们的疾病。这里以菊花的坚韧和价值来暗示人们在困境中应该保持内心的坚强和价值的体现。

整首诗词通过对远游归来的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人力和自然力量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怀,体现了王柏的情感和思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

猜你喜欢

寿阳峰独峻,德泽与千年。地阔苍梧雨,人看蓟北天。

插松青佛宇,留念及山禅。欲寄浮丘信,微茫海国烟。

()

为羡虔州路,依然借寇行。关西群吏送,岭北大僚迎。

日拥雕戈艳,霞飘画毂明。五羊天咫尺,高眺粤王城。

()

宦辙铜标西更西,博南一望瘴云迷。六年剖竹分麟虎,万里探奇向马鸡。

御象行春明汉节,穿貤市粟透蛮溪。家传治谱存滇曲,此日登祠问故黎。

()

使君匹马万里途,东观碣石沧瀛枯。朔风吹寒金仆姑,道逢侠客胡虬须。

千金买宴争摴蒱,为他一掷狼居胥。低眉急毂趋天都,道傍轻薄多揶揄。

()

雄鹄于于,雌鹄舒舒。
两鹄比翼,其巢同株。
五见树叶荣而枯,嗟尔比翼而不生雏。

()

毛骨珊珊白雪清,千年世上顶凡成。
晴飞碧落秋空阔,露立瑶台夜月明。
仙岛云深归有信,天坛花落步无声。
时业华表何人识,依旧翻身上玉京。
()

烟霞处处深,紫翠满遥岑。夜静松分籁,天凉竹送阴。

野麇随独往,山鸟荅閒吟。古木苍苍色,居人指邓林。

()

千古幽怀付酒杯,群公暇日此登台。雨余松翠侵一上,风暖荷香隔座来。

醉后乾坤容潦倒,醒时湖海重徘徊。凭栏共拟登高赋,自愧应非王粲才。

()

客里深思行路难,归心何事更盘桓。风回水国波声小,雪满江天雁影寒。

莫把驿程思远近,祇凭乡梦报平安。因嗟白发催人老,青镜流年仔细看。

()
献纳无虚日,居然迹已陈。
清班区玉石,宝历顺星辰。
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易名无异论,今代两三人。
()
世事滔滔趁夕晖,仰天咄咄付非非。
乾坤谁解中撑拄,江海方听此指挥。
风舞南人新万户,灰颺西岭旧三归。
只应天竺孤峰在,一自飞来不更飞。
()
老去生经废不行,镜中白发见空惊。
解将冲气通枯指,易甚新阳发旧茎。
一悟少年难久恃,不妨多病却长生。
文章缪忝追前辈,服食从来亦强名。
()
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
试将法雨周沙界,千丈岩头挂玉虹。
()
墨妙初闻探锦囊,刻成愈觉烂生光。
登登打就分来处,雨合新篁夏日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