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宋代。吴潜。秋已老。又是败荷衰草。客子安排归棹了。回头烟树渺。檀板休教歌杳。金兽且教香绕。一醉秋堂秋夜悄。从他霜漏晓。
《谒金门·秋已老》是一首宋代吴潜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已老,秋天已经进入了晚年。
又是败荷衰草,荷花凋谢,青草枯萎。
客子安排归棹了,客人们已经安排好回程的船只。
回头烟树渺,回顾时,烟雾中的树木模糊不清。
檀板休教歌杳,檀板不再敲击歌曲,歌声隐没。
金兽且教香绕,金兽却要散发香气。
一醉秋堂秋夜悄,陶醉在秋堂里,秋夜是多么宁静。
从他霜漏晓,从他的霜漏声中,天明了。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秋天已经进入晚年,大自然的景物渐渐凋谢、枯萎的意象。作者以客人离去、回顾时的模糊感和歌声隐没等描写,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变迁。然而,诗中也有金兽散发香气和秋夜宁静的描绘,展示出秋天独特的美丽和宁静。
整首诗词以秋天为主题,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秋天的凄美和静谧。诗词中采用了回顾、渐行渐远和冷静的笔调,使读者感受到时光流转的无情和秋天的静谧之美。同时,诗人通过金兽的香气和秋夜的宁静,给予读者一线希望和美好的遐想,使整首诗词更具层次感。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麦熟。宋代。戴复古。琐琐饥年事,骎骎谷价高。人将委沟壑,谁肯发仓厫。涸沼鱼枯死,荒村犬饿号。与人同一饱,安得米千艘。
庆元庚申华隐楼成其下明农堂新接牡丹亦盛开。宋代。周必大。花接门园记洛川,明农堂畔识丰年。自量拾级身犹健,共约楼居意欲仙。倚槛聊舒千里目,举头应侧万人肩。那知宾主非刘石,枉作沙河酒席传。
题双喜图送马胜宗从昌平侯出镇宣府。明代。刘溥。远随金印出边州,早报平安入凤楼。剪取白罗飞绣影,旗竿十丈挂胡头。汤东谷作此诗,未出,见草窗作,乃叹服曰:“此真题边将白鹊诗,吾诗乃学课语耳。”遂焚其稿。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宋代。周密。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