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二首

春晚二首朗读

诗词:《春晚二首》

春风尔狂颠,
三月不知春。
青青池上草,
翻忆梦中人。
幽兰出磵谷,
感此芳气新。
采采不盈掬,
眼前但荆榛。

中文译文:
春风狂翻搅,
三月却未觉春光。
池塘上的青草,
勾起了梦中的人影。
幽兰从深谷中绽放,
感受到这新鲜的芳香。
采摘了一把又一把,
眼前却只有荆棘蓬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泂的《春晚二首》。诗中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了春风的狂翻搅,却感觉不到三月的春光。这种反差营造了一种诗意的张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迷茫。春风本应是春天的象征,然而诗人却感受不到它所带来的温暖和喜悦。

接着,诗人提到青青池塘上的草,勾起了他对梦中人的回忆。这里的池塘和草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情感。梦中人的存在使得诗人对春天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然后,诗人写到幽兰从深谷中绽放,感受到芳香的气息。幽兰是一种芬芳的花草,在诗中象征着美好和希望。它的出现使得诗人对春天的到来感到喜悦和振奋。

最后,诗人采摘了一把又一把的幽兰,但眼前却只有茂密的荆棘。这里的荆棘代表着困难和挫折,与诗中的幽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在采摘幽兰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生活中的艰辛和曲折。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它既有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生活困苦的感慨,体现了苏泂在宋代文学中独特的感悟和表达方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

猜你喜欢

斜阳巷陌。西风起、池塘一带萧索。露倚半垂,雨欺平倒,画栏斜角。

风情最恶。更不奈凉蟾影薄。况飞飞、社燕将归,鸿影度沙漠。

()

乱山秋欲老,曲径叶还飞。行尽鸟啼处,方知客到稀。

苔纹深印屐,竹翠湿沾衣。坐久心俱澹,层台敛夕晖。

()

神州既陆沉,时命乃大谬。南望建阳山,荒阡馀石兽。

生违鹿柴居,死欠狐邱首。矢口为诗文,吐言每奇秀。

()

湖光览不尽,湖水汎空绿。苍苍生暮烟,萧条几家屋。

明月照前岭,斜阳暝群木。人归古渡头,三五自相续。

()

草白云黄,壁立起,塞山青陡。谁貌取、书生骨相,健儿身手。

地拱龙兴犄角壮,时清鹭斥消烽久。仗征人,笛里叫春回,歌杨柳。

()

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多谢江东风景好,依旧美人名士。

有老衲、高谈奇字。使我吴天诗料阔,策蝌文、蜾扁三千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