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祝次仲八景·洞庭秋月

赋祝次仲八景·洞庭秋月朗读

《赋祝次仲八景·洞庭秋月》是宋代刘学箕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洞庭湖的秋月为题材,描绘了湖光山色和夜晚的寂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孤独思索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木落露君山,空明夜气浮。
冰轮揩鉴净,皓彩洋波流。
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洞庭湖中的秋月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景。

首句“木落露君山”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暗示着树木已经逐渐凋零,山色逐渐被露水所浸润。接着的“空明夜气浮”表达了夜晚的空气清凉而透明,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季节变迁相结合,给人以深沉的感受。

下一句“冰轮揩鉴净,皓彩洋波流”以洞庭湖上的景象为描写对象。诗人借用“冰轮”来形容月亮的明亮和洁净,暗示着秋月的明丽和湖水的澄清。接着的“皓彩洋波流”则表达了湖泊上波光粼粼的美景,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月亮和湖泊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宁静与美丽的氛围。

最后两句“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将诗人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笛声从远处传来,增添了一丝寂寥和孤寂的气氛。孤吟的人倚在楼上,似乎在思索,与这宁静的夜景相互映衬。这两句通过对孤独和思索的描写,呈现了诗人内心的寂静和深情。

整首诗词以洞庭湖的秋月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孤独思索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宁静、美丽和思索的情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刘学箕朗读
()

猜你喜欢

沈香亭下太真妃,一笑嫣然国已危。
当日杜陵深有恨,何心更作海棠诗。
()

咄嗟世与我相疏,岁月推排负壮图。
狂客大难兼外监,方回小得胜常奴。
胸中累块亦何有,鬲上督邮非所须。

()

山中古木老槎牙,几度逢春不放花。清庙栋梁奚足取,霜枝雪干漫矜誇。

()

篆缕销金鼎。醉沈沈、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栏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沈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

叠干连云翠作堆,笼烟锁雾径三开。千竿矗立迎风舞,万叶萧疏引凤来。

六逸飞觞歌渭上,七贤流韵在淇隈。高姿劲节淩霄汉,应有龙孙出草莱。

()
生而无生,一片浮云点太清。
灭而无灭,万里寒空沈晓月。
个些儿,佛不知,拟心栖处隔山迷。
直饶不拟栖心处,犹落吾家第二机。
()

雪里蓟门树,北风鸿雁寒。故人五载别,逼岁一书看。

拙宦谋谁长,浮名损自宽。论心竟何日,天地转艰难。

()

客路寻常江海上,春光强半雨声中。
习池无酒醉山简,莲社有心期远公。
香烬旋温婆律火,茶烟轻扬石楠风。

()

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东君也解人意,次第到山家。
临水岸,一枝斜。照笼纱。可怜何事,苦爱施朱,减尽容华。

()
丹往右,四转运行阴。
逢六闭藏阳户气,玉关泉透合丁壬。
龟戏任浮沉。
时出入,无碍贯他心。
()
衡门寂寂逢迎少,不见仙郎向五旬。
莫问龙山前日事,菊花开却为闲人。
()
二妃怨处云沉沉,二妃哭处湘水深。
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飒风生斑竹林。
()
龙门万仞,到者还稀。
不犯清波,如何进步。
()
曾醉扬州十里楼。
竹西歌吹至今愁。
燕衔柳絮春心远,鱼入晴江水自流。
情渺渺,梦悠悠。
()

已拼薄命付危疆,生死关头岂待商。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

羞将颜面寻吾主,剩取忠魂落异乡。不有江陵真铁汉,腐儒谁为剖心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