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一日徙寓智门二首

五月二十一日徙寓智门二首朗读

《五月二十一日徙寓智门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五月二十一日迁往智门,作两首诗以留念。
欲离去却不得离去,只能暂时停留在此。
参差的高大乔木相互交织,倒映在静谧的野塘中。
前辈们留下的古老庐舍,后代已非当年那般游荡。
唯有我,修补着破损的陀罗尼像,尽力燃起香火供养。

诗意:
《五月二十一日徙寓智门二首》描绘了作者在五月二十一日迁往智门的心情和所见所感。诗人心怀离别之情,但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立即离开,只得在此地暂时逗留。诗中以自然景物和古老建筑为背景,表达了岁月更迭、人事变迁的主题。诗人思绪回首,感慨前辈们的努力和智慧,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身处时光的洪流中,肩负着继承和传承的责任。

赏析:
这首诗以简约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所见所感,抒发了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古建筑的描绘,将个人的感受与环境融为一体,展示了对历史沧桑和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思考。

诗中的"参差乔木合,映带野塘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参差不齐的高大乔木在静谧的野塘中倒映的景象,给人以和谐、宁静的感受。这种景象与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离别的无奈和情感的复杂性。

诗的最后两句"惟余补陀像,香火得勤修"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承载和传承的决心。陀罗尼是佛教中重要的经文,修补陀罗尼像并勤修香火,象征着对佛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维护与传承。这也可理解为诗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凝练的意境,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展现了作者对离别、传承和文化传统的思考与感慨。它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历史传承的深切关注,给读者留下了思考与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朗读
()

猜你喜欢

娇马频嘶。晓霜浓、寒色侵衣。凤帷私语处,翻成离怨不胜悲。更与叮咛祝后期。
素约谐心事,重来了、比看相思。如何见得,明年春事浓时。稳每次金腰_,来烂醉、玉东西。

()
天告自丁宁,人多不肯听。
四时皆有景,万物岂无情。
祸福眼前事,是非身后名。
谁能事闲气,浪与世人争。
()

苔壁篆瘦虫啾啾,有约不来吟独愁。纤云无痕碧落净,冰轮照出良中秋。

排户褰裳蹈我影,满街光景自异境。家家祭坛供豚醪,爆竹声迸纸灰冷。

()

杏园风日早蜚英,花县功名合有成。一雨慰民非偶尔,寸心忧国是平生。

帝闻美政酬褒典,人乐丰年起颂声。此日恤荒频下诏,为君题卷不胜情。

()

视水临形,审志却停。鱼龙迷惑,风雨冥冥。千年坐立,不顽不灵。

()

江头细雨棹初回,潮傍中秋亦壮哉。水底暗疑雷鼓动,海门惊驾雪山来。

雄吞众水期如约,急送行舟去似催。引领篷窗兴无限,白云遮破万山堆。

()

洞庭南去路,文学得君良。地以琳琅重,洲因橘櫾香。

听猿过楚岫,看雁到衡阳。莫道王程远,由来近帝乡。

()

梦泊游丝画影移。水沈香宛紫烟微。玉笙才过画楼西。
天上人间花事苦,镜中翠压四山低。又成春据莺啼。

()

白日行空阔,青灯耿夜阑。

()

西郭溪流放画船,北城门甃出清涟。长山翠壁排空立,高苑苍波与海连。

霜渚透光揩镜翳,风蒲沉影袅炉烟。羁怀本自多悲感,满意诗成复粲然。

()
禁中张宴,苦留公、未许归寻初服。
千载君臣鱼有水,不比严光文叔。
火德中天,客星一夕,草草聊同宿。
重来凝碧,依然赓载相属。
()

柱下金经秘五千,瑶函一谢棣华传。言从关令初成帙,道自河公久弃筌。

诵后香烟移座右,望中灵气霭檐前。亦知无欲能观妙,舌强何曾解悟玄。

()

丹黄满目香盈袖,正好是秋天。芗林燕后,栴林供罢,尽许参禅。

当时曾盼,一枝折取,十缶传宣。而今只向,小山招隐,橘录旁笺。

()

五羊化石自何年,南粤山川思眇然。楼阁参差天外见,舳舻飘忽镜中悬。

尧封禹贡风云迥,瑶草琪花日月偏。况有芙蓉秋自好,采芳谁为到江边。

()

榕溪有隐者,幽事在溪曲。
治地可十亩,方整如弈局。
始行入荆扉,渐进至茅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