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本留题照石诗。宋代。虞俦。故人别来知几年,怪我相逢须鬓白。看镜功名不用频,苍苔遍教留行迹。蚤知宇定发天光,未闻终日介如石。此理昭然何足疑,来诗并遣镌崖壁。
《和中本留题照石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故人别来知几年,
怪我相逢须鬓白。
这首诗以作者与故人分别多年后的再相逢为起点。作者感叹时光的飞逝,故人与他的分别已经有多少年了呢?两人再次相逢,作者不禁惊叹自己的白发,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看镜功名不用频,
苍苔遍教留行迹。
诗中提到了"看镜功名",指的是通过镜子反射出的自己的形象,也可以理解为审视自己的成就和名利。作者认为这样的审视并不需要频繁进行,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生的痕迹。"苍苔遍教留行迹"表明苔藓覆盖了石头,以此暗喻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痕迹。作者认为留下自己在世间行走的痕迹才是最重要的,而功名利禄并不是必须追求的目标。
蚤知宇定发天光,
未闻终日介如石。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天地之间的宇宙秩序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蚤知宇定发天光"表示作者早已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知道天光是由天体发出的。"未闻终日介如石"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迷茫,不明白自己的一生是否像石头般平淡无奇,没有什么起伏。
此理昭然何足疑,
来诗并遣镌崖壁。
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对自己思考的结论的坚定态度。作者认为这样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根本不值得怀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作者将这首诗写在石壁上,以此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功名利禄和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感慨。通过对岁月和人生的反思,诗人虞俦表达了对于留下自己痕迹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勾勒出了一幅思想与命运交织的画面,让读者在沉思中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意义。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虞俦。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赠金仁山。宋代。唐良骥。命有穷时道不穷,命穷何处更求通。此生未老应须学,万事由来要适中。物欲尽时心始旷,天真动处气初融。百般佳处难形状,自与常人迥不同。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圆觉蔷萨章。宋代。释正觉。选场随手取标毬,长短期中入社流。觉后绳绳机自脱,悟来密密类难收。十分饱足雪山草,一色渐成露地牛。风扫水天尘翳尽,芦华直照月明秋。
题赠和斋先生五代同堂图。明代。王应辰。弄孙今喜及其元,掌上明珠分外圆。锡命九重昭国瑞,同堂五叶庆天全。耆英旧踵香山后,莱舞新教孺子先。堪羡添丁添一代,高年此乐过神仙。
独向阴崖结构牢,一时文采擅风骚。云间客见疑犹浅,山下人行望始高。
苍树攀巢驯鹳鹊,翠藤结蔓挂猿猱。遥知高卧多标致,何问长斋代骨毛。
袁寅亮读书深山万木之中以避暑文瞻为赋长句因次韵以寄。元代。郭钰。独向阴崖结构牢,一时文采擅风骚。云间客见疑犹浅,山下人行望始高。苍树攀巢驯鹳鹊,翠藤结蔓挂猿猱。遥知高卧多标致,何问长斋代骨毛。洗耳未应徒见许,攒眉但恐不容陶。山僧进谒多题竹,野老相过或献桃。绵蕝暂陈存故事,棘闱严备远周遭。凿平岩罅安书籍,扫集松花酿酒醪。醉后赋诗题石壁,兴来送客钓江皋。苏门傲睨惟閒笑,康乐登临岂惮劳。雨霁傍松延薜荔,晚凉疏水灌蒲萄。明朝使者求颜阖,只此山中不用逃。
和山谷上东坡古风二首见一朝今取一篇。宋代。戴复古。自鬻非奇货,强鸣非好声。法当老山林,松根断茯苓。劫来长安道,霜鬓迫衰龄。穷吟无知音,只觉太瘦生。公诗妙一世,风雅见根蒂。比兴千万篇,已作不朽计。穷达虽不同,嗜好乃相似。
题徐京伯通判北征诗卷。宋代。戴复古。一襟忠谊气,数首北征诗。,不许公卿见,徒为箧笥奇。衔枚冲雪夜,击楫誓江时。此志无人共,愁吟两鬓丝。
舜举水仙梅五绝。宋代。牟巘五。老通久共梅同住,好事谁令侑酒仙。变化侯王等閒耳,不堪持到影香前。
访吴元鼎如村五首。宋代。韩元吉。野竹漫山水漫门,未离城市却如村。何须更问柴桑陌,三径虽寒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