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司理章公挽诗

扬司理章公挽诗朗读

《扬司理章公挽诗》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宦游过程中对过去桐川的怀念和对自己不如郑虔那样聪明才智的自愧。诗中还表达了对乡里长者的敬仰,并暗示了作者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遗憾。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展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以下是对《扬司理章公挽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宦游曾记旧桐川,
漂泊他乡时常怀念旧时的桐川,
心中满是对桐川凄凉的感叹,自愧不如郑虔。

泮水凄凉愧郑虔。
泮水的凄凉景象使我感到自愧不如郑虔的聪明才智。

怪得儒流有师法,
我惊奇于儒学的流传和学者们的师法传承,
师法长辈,学问由心传。

知从乡老得心传。
我了解到从乡里的长者那里获得的教诲才能真正传承于心。

未酬龙伯连鳌手,
我未能实现与龙伯相连、举重若轻的壮举,
遗憾于未能达到自己的抱负。

遽作维扬跨鹤仙。
匆忙之间来到维扬,跨越鹤仙山,
追求仙境般的境界。

太息孔门空用开,
我无奈地叹息孔门的大门对我而言是关闭的,
感叹自己没有机会得到真正的教诲。

不教一柱果擎天。
没有人教我如何承担起支撑天地的重任,
暗示自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遗憾。

这首诗词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对自己才智的自愧以及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通过描绘桐川和泮水凄凉的景象,以及对儒学传承和乡里长者的敬仰,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最后,通过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叹息,诗人表达了对于个人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真挚,通过对具体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同时,诗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省和自嘲的笔调,以及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了对人生境遇和理想追求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虞俦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虞俦朗读
()

猜你喜欢

心共香苞卷。卸啼妆、却施檀晕,湘娥恨遣。直拂芸辉绡账薄,云母簟纹波泫。

新粉扑、罗浮蝶茧。说与桐花羞待凤,雪衣寒、水月毫光浅。

()

欢期远近。试说向乘槎,倩传幽恨。萼绿潜携,兰香密约,妒煞人间风韵。

添上青桐一叶,减却黄杨一寸。谁同病,有凄凉月姊,广寒重晕。

()

湖上荷花岁岁新,客中时序自伤神。名泉出地环岩郭,急雨连山净火旻。

绝代诗题传子美,近朝文士数于鳞。愁来独忆辛忠敏,老泪无端痛古人。

()

泥银衫子红罗扇,悄倚雕栏畔。晚凉消得藕丝风,又看一弯新月上梧桐。

多情自是多愁损,照水怜清影。碧床落叶响飕飕,可有寄情芳字付东流。

()

浦子潮生,正颂菊骚兰,橘春凉后。叶叶商声,催添薄罗吟袖。

玲珑竹捲犀钩,早飞堕、冰蟾如昼。知否。闰秋宵更长,又迟重九。

()

古寺白日丽,东风吹蹄轮。川红澹颜色,落砌痕犹新。

群贤会高座,送客兼送春。春既不我留,客复追红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