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必强赴宜春理官掾三绝。宋代。廖行之。君向春台好宦游,刑清今已狱无囚。会闻宽恕求黄霸,肯复公卿慙太丘。
《送陈必强赴宜春理官掾三绝》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向春台好宦游,
刑清今已狱无囚。
会闻宽恕求黄霸,
肯复公卿慙太丘。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送别陈必强赴宜春理官掾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陈必强出使宜春的祝福和鼓励,以及对陈必强的赞赏和仰慕之情。作者称赞陈必强在宦海中行事清正,没有囚犯,展现了他的清廉和正直。诗中还提到了黄霸,他是一个宽宏大量、富于仁爱的人,作者希望陈必强能够效仿黄霸的品德,使得公卿们都为之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陈必强的赞美和祝福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陈必强清廉正直的品质和宦海中的成就,凸显出他的卓越之处。同时,通过提及黄霸的宽恕和仁爱,作者表达了对陈必强品德的期望和希冀,希望他能够成为公卿们学习的楷模。
整首诗词情感平和,语言简练,旨在表达对陈必强的美好祝愿和嘉许。它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对清廉官员的赞赏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通过对陈必强的赞美,诗词也间接地对整个官场的腐败现象提出了批评,呼吁官员们以陈必强为榜样,以清正廉洁的行为来为社会树立榜样。整首诗词意境明朗,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士人追求清正廉洁的风范和对高尚品德的赞美。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廖行之。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雨后立夏。明代。谢榛。园中绿已暗,寂寞问花神。兴托清樽酒,愁欺白发人。山城初雨过,天地尚馀春。又与东风别,堪嗟羁族身。
又次韵四首。宋代。张嵲。异世如张贽,深居似敬通。致身宁有意,觅句恐无功。世事忘言外,群情一笑中。诗书犹可咏,吾道未终穷。
霜月。宋代。杨亿。月夕露为霜,心知厌独房。吟残犹拥鼻,望极自回肠。鬓减前秋绿,衣消外国香。星津谁待报,织素未成章。
哭刘元诚司马二首(讳之纶)。明代。尹伸。解愤非凡韵,由来气作忠。事应危暴虎,君自快当熊。一战中华体,千秋国士风。伤心传骂贼,才与古人同。¤
竹枝词二首 其一。元代。陈樵。望夫石上望夫时,杜宇朝朝劝妾归。未必望夫身化石,且向征夫屋上啼。
游永明寺。宋代。陈尧佐。附郭山光峭若烟,倚空楼殿白云巅。孤轩半出青松杪,颢气疑游碧汉边。惜别擬留风外燕,伤秋因感雨中蝉。人家掩映藏鱼浦,岛树扶疏没水天。痛饮岂同莲社客,狂歌聊许竹林贤。忘形且尽尊前乐,休忆楼岩与济川。
对镜芙蓉二岭相望仅三十里高不知几百尺十步。宋代。喻良能。石镜宁堪对,芙蓉不是花。险中多虎迹,平处少人家。曲六蛇行迥。欹危鸟道斜。白云宜入望,不怕乱山遮。
大梁候吴明卿不得闻尚留里中赋此促之。明代。王世贞。一往除书岁月深,怪来鸿信误追寻。三朝老共思家梦,万里归偏薄宦心。客笑元长宁寂寂,人窥夥涉莫□□。□□□□□□□,□□□□□□□。
雪中呈陈参政及检详兵部二丈二首。宋代。钱时。虽然袖手老山林,禹稷颜回共此心。但得有生皆挟纩,不妨闲抱岁寒琴。
登岱 其四。清代。徐咸清。前登日观峰,峰势高崔巍。疑有扶桑枝,近拂天门隈。天鸡叫一声,八荒忽洞开。骤闻东溟底,奋出南山雷。海霞荡金光,沸水煎蓬莱。即知巨鳌骨,散作瀛洲灰。澒洞长风吹,秦桥为崩摧。沧波日清浅,仅复容渡杯。五色何方云,拥护金银台。昨传玉棺下,又葬王乔回。乾坤空浩荡,万古无仙才。
宫词(七首)。明代。洪贯。隔花女伴笑呼名,新试宫鞋月下行。倦剧归来更漏永,一帘秋水浸桃笙。
颂古五十五首。宋代。释绍昙。颺下山藤设意深,嗅乌喙药祸沾身。脚跟未断红丝线,智鉴难逃明眼人。
答林石田。宋代。汪元量。南朝千古伤心事,每阅陈编泪满襟。我更伤心成野史,人看野史更伤心。
奉柬周伯温左丞 其一。明代。来复。学士风流玉雪标,早陪凤辇听仙《韶》。光分莲炬从天下,香带炉烟近日飘。书拟汉秦夸二篆,史修南北见三朝。承恩曾记东来日,绣斧光华拥使轺。
霜叶飞·重九。宋代。吴文英。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踏南屏, 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游丝。宋代。李溥。春来到处弄轻柔,绾雾萦烟不自由。情密暗牵杨柳外,恨深偏系杏梢头。莺梭引纬应难织,鱼饵投纶恐莫收。日暮风高总飘泊,残丝长送落花愁。
送别戴肩吾。明代。曹于汴。七月凉风来,雨罢蔬苗广。戴子访吾庐,陇畔谈今曩。不道生计微,但询学问长。手持李翁言,作圣示吾往。珠玉挥四壁,坐玩襟期爽。送子远行游,归视吾禾穰。子行怀自佳,天宇秋正敞。
汉阳旅舍书怀。清代。田志隆。秋光马上半消磨,旅味浓于宦味多。小鸟暂窥温室树,轻舟重泛洞庭波。山云似墨心疑瘴,人语初蛮听每讹。却忆晴川芳草句,我才不及且狂歌。
次韵邵君以客名斋二首。元代。方回。细读来诗窥所学,忘机忍事用功深。远同随笔洪公号,妙得吟窝邵子心。怀抱春浓重酝酒,语言渊嘿绝弦琴。我能容物天容我,无是无非镇似今。
寓意十首次敬助韵 其九。元代。王冕。飘飘青琐郎,翩翩夹绮衣。媚媚红楼春,昏昏不知归。朝睹绿发润,暮惊白雪飞。只有陶隐居,颇能知此机。
和月楂观察秋感。清代。张宝森。台城草浅下牛羊,纵论南朝让客狂。天远生云微似发,人归踏月白于霜。零残碑碣寻僧寺,寂寞关河忆战场。黄菊渐乾红叶饱,一年一度看山忙。
题颜悦堂孝禅图。明代。袁华。堂背谖华黄鹄觜,堂下江波流瀰瀰。白头阿母在庭闱,寸草春晖感游子,颜师僧中学禅解。谈空忆得离家时,屋头霜叶绕红紫,白云英英度娄水。迎母南来奉甘旨,金缕赐衣光纚纚。献寿称觞母心喜,越州剃发睦州屦,千载高风差可拟。初日照青桐,哑哑语慈乌。念母不复见,粉墨间新图。君不见东家甲第连朱楼,千金买妾楼上头。筝笛琵琶间箜篌,俾夜作昼肆盘游。妇姑勃蹊兄弟雠,不顾父母养而令父母忧。颜师颜师曾闵俦,乌乎颜师颜师曾闵俦,孝禅之书鲁春秋。
南歌子。宋代。晁端礼。月到中秋夜,还胜别夜圆。高河瑟瑟转金盘。三十六宫深处、卷帘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寻常岂是不婵娟。吟赏莫辞终夕、动经年。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书楼晴望。唐代。李德裕。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诉衷情 霞。清代。庄棫。夕阳隐隐绕朱霞。红袖映窗纱。那得中山美酒,千日醉桃花。烟槛隔,绣屏遮。漫嗟呀。春心自锁,一任游丝。袅向天涯。
何丘山生日会以疾不赴。明代。顾清。西第南楼迹已尘,北轩长夏更宜人。年华如此便千古,汤饼不须愁众宾。炎日病躯妨跃马,绿阴高柳正欹巾。一番又负花前醉,遥听笙歌聒四邻。
黎州安抚赵挽诗。宋代。魏了翁。不为软语混光尘,独把刚肠敌世纷。读史功夫头没膝,疾时风论齿穿龈。慈乌反哺终违志,断雁辞行不作群。犹有宁馨传素业,为求佳传贲丘坟。
挽沈虞卿侍郎。宋代。陈傅良。官重元非好,思閒乐有余。生儿早传业,课女夜抄书。时事方关念,归怀不遂初。经纶缘未了,天意盍留渠。
陈君举示张孝恺行状且求诗孝恺尝摄令华亭有。宋代。周必大。简惠唐苏令,文章汉甲科。满朝空慰藉,漫仕竟蹉跎。有命穷何病,无年理则那。挽讴嗟不及,留与邑人歌。
赠张濆处士。唐代。喻凫。露白覆棋宵,林青读易朝。道高天子问,名重四方招。许鹤归华顶,期僧过石桥。虽然在京国,心迹自逍遥。
寄答会卿弟示诗。明代。庄昶。分付周遭不插篱,云为帘幕雾为茨。堂堂大路容人去,稍稍灰心得老迟。元亮醉乡同此醉,叔牙知己是谁知。随身官殿皆堪适,何许劳劳费四支。
总统黄公。元代。刘麟瑞。谁刑白马誓西园,背却宸旒弃塞垣。存孝得名嗟虎噬,郦琼失节效麇奔。父天母地君知否?婢膝奴颜子勿言。骂不绝声军又散,更无人肯为招魂。
北窗间卧。明代。谢肃。长夏畏溽暑,閒来北窗卧。树木有繁阴,矧乃凉风过。快哉一室间,清谣欲谁和。万物何必小,天地何必大。苟能顺其然,一气终不挫。逍遥陶靖节,微官或求做。李斯相秦国,黄犬意悲咤。悠然望白云,孰可回吾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