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庵小憩

普照庵小憩朗读

诗词:《普照庵小憩》
朝代:宋代
作者:李洪

中文译文:
昔日牧童聚沙戏,
若个阿师来卓庵。
千圣路头都把断,
不须辛苦误同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普照庵小憩的场景。牧童们曾经在沙滩上聚集并戏耍,但现在他们散开了,只有一个孩子留在庵中。这位阿师(指尊敬的老师)来到卓庵,沿着千圣之路,他们的道路被切断了,无法再一同前行。然而,诗人表达了一种宽慰的情感,即这并不需要他们辛苦努力去追随同一道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文字,描绘了牧童们在普照庵的小憩场景。诗中使用了生动的词语,如"牧童"、"沙戏"、"阿师"、"卓庵"等,展现了一个活泼欢快的场景。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千圣之路被切断,表达了一种人生道路的分离和不同命运的触动情感。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思想,即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道路,彼此之间不需要辛苦努力去误入同一条路。整首诗在简短的文字中展现了生活的变迁和对自由选择的肯定,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李洪朗读
()

猜你喜欢

斋坛古杏半欲折,院柳庭花他自春。岂有桃蟠千岁实,只同枝作武陵薪。

生荑忽复缘何事,逸态频临畏损神。只尺天阶多雨露,可能抛掷任风尘。

()
晓发渔门戍,晴看担石湖。
日衔高浪出,天入四空无。
尺寸分洲岛,纤毫指舳舻。
渺然从此去,谁念客帆孤。
()

神交尺牍比南金,况复雄文重盍簪。锦绣欲酬何所祷,和羹慰满四民心。

()

久侍严君官冀北,又宁慈母返江南。舅家派远新通谱,官邸情深屡接谈。

行处片帆冲暑雨,到时双屐破晴岚。承恩堂上春如海,预喜称觞客尽酣。

()

十载三为别,那堪此别遥。剑星飞后象,梁月梦回标。

名尚山涛启,魂先宋玉招。未应弦便绝,流水觉萧条。

()
升平似旧。
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
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
火城灯市争辉照。
()

竹能虚心是我师,竹有劲节真吾友。虚心劲节叶长青,质朴无华交可久。

岂不闻孤竹国君之国号,以其孤高无可偶。又不闻晋唐林溪间,七贤六逸往来守。

()

梁苑行歌谁阮籍,河壖垂钓即沧浪。荒延薜荔幽人户,閒对松筠给事堂。

明月临来常纵酒,玉琴弹罢漫焚香。相思真负秋花约,回首应惭鸥鹭行。

()
村村获稻急,得得跨驴行。
别野片时役,好诗无数成。
羸躯难并出,病眼待渠明。
落日斜犹挂,凉风晚更生。
()

数自离家今几程,半风半雨半阴晴。

白云故作关愁色,乌鹊争为报喜声。

()
斗酒不为薄,饯君千里行。
时危见豪杰,年少易功名。
旗影龙蛇动,甲光霜雪明。
天山三箭定,不请羽林兵。
()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
东风到处竞繁华,不问穷檐与大家。
垂柳丝中深院宇,隔墙时有出来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