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寓舍壁。宋代。李洪。且卧元龙百尺楼,难忘江海一扁舟。西山爽气助诗兴,忽有碧云生暮愁。
诗词:《书寓舍壁》
朝代:宋代
作者:李洪
《书寓舍壁》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寓舍壁上书写诗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诗意:
诗人李洪在这首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创作灵感的来源。诗人在高楼之上躺卧,感受着高楼带来的独特视野,这种视野使他难以忘怀曾经在江海中扁舟漂浮的经历。西山的爽朗气息助长了诗人的诗意,但突然间,碧云的出现使他的心情变得忧郁起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情感和感受。通过描述自己躺卧在高楼之上,诗人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领悟。他回想起曾经在江海中一扁舟漂浮的经历,这使他难以忘怀。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西山的爽朗气息,展示了自然环境对他创作诗意的助益。然而,诗的最后,碧云的出现使诗人的心情发生了变化,由欢愉转为忧郁。这种转变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和变化。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的变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富有意境和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思绪和情感的流动。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李洪。[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次韵和石学士见寄十首。宋代。宋庠。隐几铃斋咀道腴,洛烟嵩霭遍神都。时时便作书生咏,方信随何一腐儒。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宋代。释惟一。虎溪冰莹长空月,凤岭松吟后夜风。堪笑堪悲翁老子,俨然不改旧时容。
乡人送菊列之堂中。明代。陆深。满堂秋色又年华,白白红红客到家。不似东篱老陶令,只愁无酒对黄花。
送子野大夫罢兖倅归汶上。宋代。张耒。爱君读览老不衰,日日早起先鸣鸡。白头未蒙国士知,佐郡秩满寂寞归。我辞魑魅得一麾,逢君话旧相嗟咨。几年东壁无光辉,不知武库实在兹。上书荐君非我职,临分一醉当无辞。
次韵侄过江涨。宋代。苏辙。阴淫夏为秋,雨暴溪作渎。缺防旧通市,流潦几入屋。虽幸廪粟空,犹惜畦蔬绿。鹿骇不择音,鸿羁分遵陆。室诮曾子还,城讴华元衄。中情久岑寂,外物竞排蹙。设心等一慈,开怀受诸毒。道力虽未究,游波偶然伏。粮须三月聚,艾要七年蓄。君恩许北还,从此当退缩。
题司马悔桥。唐代。无名氏。道书司马悔,福地地天台。兹山秀盘西,亿载青崔嵬。如何越中志,纪载殊未该。浪云唐子微,曾过兹桥来。奉诏悔轻出,欲勒俗驾回。至今名字存,修梁架严隈。图谍已太戾,土俗尤疏哉。以悔明兹桥,大字標板牍。流傅愈论包,云笈君试开。
得子虡临安舟中书因寄。宋代。陆游。江水悠悠双鲤鱼,眼明初坼人关书。残年已觉身如客,一念还成泪溅裾。春近预忧归梦短,潮回莫遣寄声疏。何时可弃微官缚?五亩荒畦共荷锄。
惜春三首。宋代。梅尧臣。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此身不及深溪水,随得残红出武陵。
一醉三年那易得,应须大白同浮。已知绝景是吾州。姮娥仍有意,更肯为人留。
万籁无声遥夜永,人间未识高秋。从来我客尽风流。故知怜老子,尤胜在南楼。
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宋代。叶梦得。一醉三年那易得,应须大白同浮。已知绝景是吾州。姮娥仍有意,更肯为人留。万籁无声遥夜永,人间未识高秋。从来我客尽风流。故知怜老子,尤胜在南楼。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宋代。释惟一。心不是佛,智不是道。抛却深村,又入荒草。只如以一重,不知转交涉转料掉。
玉阑干。宋代。杜安世。珠帘怕卷春残景。小雨牡丹零欲尽。庭轩悄悄燕高空,风飘絮、绿苔侵径。欲将幽恨传愁信。想后期、无个凭定。几回独睡不思量。还悠悠、梦里寻趁。
自咏。宋代。陆游。宦游畴昔遍天涯,万里东归岁月赊。古道泥涂居士屩,荒畦烟雨故侯瓜。园公溪父逢皆友,野寺山邮到即家。病思渐轻重九近,又将乌帽插黄花。
滦州道中二首 其二。唐代。陈政。山径崎岖路转赊,隔林时见野人家。风光信与天南别,三月溪桃未著花。
一落索。宋代。陈瓘。体上衣裳云作缕。不论寒暑。世间多少老婆禅,犹苦问、台山路。堪笑庞翁无趣。临行却住。古人公案不须论,还了得、如今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