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尚书挽章二首。宋代。姜特立。文章事业盖群工,盛世明良喜会同。千首歌诗如白傅,百篇秦议似宣公。贰师失道违中制,元帅基谋丧后功。二十年间遂高志,鸱夷一舸鉴湖东。
《汪尚书挽章二首》是宋代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于汪尚书的悼念和赞颂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奋斗的思考。以下是我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进行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词以宋代名官汪尚书为题材,通过对其事业和功绩的赞美,表达了对于盛世和明良之人的喜悦和敬仰之情。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将汪尚书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强调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诗人也反思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奋斗的艰辛,表达了自己的高志和对鸱夷精神的追求。
中文译文:
文章事业盖群工,
盛世明良喜会同。
千首歌诗如白傅,
百篇秦议似宣公。
贰师失道违中制,
元帅基谋丧后功。
二十年间遂高志,
鸱夷一舸鉴湖东。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汪尚书的赞美和悼念为主题,以表达自己对于时代和个人奋斗的思考。
首句“文章事业盖群工”,表达了作者对于汪尚书在文学和政治事业上的卓越成就的赞美。他的事业成就是众多工作之中的佼佼者,展现了汪尚书在文学创作和政务处理方面的杰出才华。
第二句“盛世明良喜会同”,表达了作者对于盛世和明良之人的欣喜之情。这里的盛世指的是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昌盛,明良指的是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才。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那个时代的群英荟萃和社会发展的赞叹。
接下来的两句“千首歌诗如白傅,百篇秦议似宣公”,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汪尚书与历史上的杰出文人相提并论。白傅指的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宣公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宰相宣子高。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汪尚书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的高度评价。
接下来的两句“贰师失道违中制,元帅基谋丧后功”,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奋斗的思考。贰师指的是汪尚书曾经所属的部门或学派,失道指的是违背了中央政权的制度和规定。元帅指的是古代将领,基谋指的是策略和计谋,丧后功则暗示了汪尚书在某种程度上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影响力。这里作者通过对比汪尚书的遭遇,反思了时代变迁和个人奋斗的局限性。
最后两句“二十年间遂高志,鸱夷一舸鉴湖东”,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高志和对鸱夷精神的追求。二十年间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奋斗历程,遂高志表示他在这二十年间实现了自己的崇高理想。鸱夷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贤臣鸱夷,他以船上的镜子来鉴别忠诚与奸邪。鉴湖东则是暗示作者自己在湖东地区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汪尚书的赞美和悼念,表达了作者对于盛世和明良之人的喜悦和敬仰之情。同时,作者也反思了时代变迁和个人奋斗的艰辛,表达了自己的高志和对鸱夷精神的追求。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诗人展现了对于历史和人物的思考,以及对于时代和个人奋斗的理解。
南屏吊明兵部尚书张忠烈公墓同舍弟寿苏作。清代。陈文述。甲申以后南都亡,鲁王监国先唐王。钱沈两公已前死,孤臣独有滃洲张。公心奉鲁兼和唐,丹忱耿耿惟高皇。颁诏通使礼所有,隆准支派皆天潢。鲁王兵败入闽境,谁其主者张名振。唐王前死郑帅骄,饩馈惟修寓公敬。公心奉鲁乃和郑,海上联军军势盛。终挟郑师溯江上,一夕烽连京口镇。上游郡县纷来归,控扼江楚横旌旗。王师不来郑不走,孝陵云树生光辉。岂料师熸挂帆去,江督屯兵扼归路。孤军无继士卒散,夜走空山倦徒步。入险出险归天台,妇子感泣父老哀。桑榆末路思再奋,旧时部曲还归来。桂王立滇名更正,监国去号归同姓。郑师取台休士卒,两岛孤悬待天命。滇中既陷蛟龙升,郑帅继死鲁亦甍。从此孤臣更无望,痛哭天地悲山陵。散军归去居悬岙,海上寒潮共悲啸。昔为崖山今首阳,古今忠义同凭吊。夜深故校潜缚公,从容就义全孤忠。门生参军及舟子,感君忠义皆相从。遗诗自爱青山色,思葬于坟岳坟侧。可怜遭际视两公,凭藉无资心更恻。沈公完节金陵城,归骨无地悲同盟。钱公有墓在黄蘖,三忠海上垂其名。我寻公墓南屏下,朱鸟招魂泪盈把。长松风卷怒涛来,仿佛云旗与风马。
感齿发之衰作诗自解。宋代。曹勋。我生饱艰苦,初年心已衰。况今七十化,形惫聊支持。头童渐不束,齿败余墙围。发落尚乐乐,齿豁良依依。鱼蟹强剥啄,梨栗亦空施。岂惟意倦怠,咀齧徒赞眉。老妻谙其苦,饭颗必若糜。佐以推饭物,批抹烦刀挥。不知更十年,此身何可支。昔闻张苍老,相国力乃疲。金盘厌羔腻,玉乳环蛾眉。至真瀹元精,芳润充丰肌。闲出天下论,用为汉室奇。我今何有哉,丰悴理所宜。不然举此志,中有浩气怡。外形以为得,彼美当虚辞。
菩萨蛮 寄外。清代。濮文绮。秋虫替补寒更漏。兰闺忆别多时候。相见自无因。谁怜两处人。闲情花外等。立瘦黄花影。斜月被风筛。玉人来不来。
江村杂兴(十三首)。明代。杨基。东瀼复西圻,村村可钓矶。草于烟处密,花较雨前稀。小管催莺出,疏帘待燕归。伤心新柳色,犹妒旧罗衣。¤
春阴独酌寄同年虞部李郎中(在湖南)。唐代。韩偓。春阴漠漠土脉润,春寒微微风意和。闲嗤入甲奔竞态,醉唱落调渔樵歌。诗道揣量疑可进,宦情刓缺转无多。酒酣狂兴依然在,其奈千茎鬓雪何。
书所见闻示诸友。宋代。魏了翁。死城陷阵已长休,捍虏鸠民亦漫忧。局外閒人倚江立,全躯保室信良谋。
平阳民杜裕民因买薪得紫石于薪中石有黝理自。宋代。李复。至心不可求,虚明旷无迹。应物乃现形,遗影留兹石。若以色见我,洋海尘三尺。诸像皆非相,于兹何所得。
杂诗 其五。宋代。沈辽。少小负不羁,长大好丘壑。天事与人为,信哉何寥廓。乃知戛戛行,皆为名所缚。宁为琐琐人,有非利所攫。至行本无为,俗论自美恶。强行或颠沛,终始岂亿度。朱张信吾师,王贡不可作。咄咄辕门驹,毋以吾斟酌。
咏淖泉。明代。郑岳。淖口飞泉玉雪清,决渠疏引入秦城。民居万户沾馀沥,客邸三秋解宿酲。云物映来多异态,年光流去不停声。临池且尽杯中醁,浪迹乾坤一聚萍。
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宋代。曹勋。衣袽先九润,此日上瞿塘。风月动官柳,旌旗开蜀疆。诗坛凌李杜,政绩过龚黄。追诏知非晚,肯令生智囊。
劝饮。宋代。李新。安所求覉客,比坰徐翁庐。清圣殊不恶,中之百忧纾。瘿樽但满注,一饱随家蔬。卷帘瞩平野,木影摇扶疏。绿针麦刺土,碧幕烟染虚。田父老且耕,我尚堪犁锄。劝翁日饮酒,保苦多著书。书成人亦惜,酒至懽有余。
卓牌儿(春晚)。宋代。万俟咏。东风绿杨天,如画出、清明院宇。玉艳淡泊,梨花带月,胭脂零落,海棠经雨。单衣怯黄昏,人正在、珠帘笑语。相并戏蹴秋千,共携手、同倚阑干,暗香时度。翠窗绣户。路缭绕、潜通幽处。断魂凝伫。嗟不似飞絮。闲闷闲愁,难消遣、此日年年意绪。无据。奈酒醒春去。
秣陵行。宋代。周紫芝。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道傍横尸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
咏秋海棠。明代。王邦畿。琼楼仙子赐金冠,贝锦霞披列上官。昨夜玉皇巡幸处,东风南国最先观。
何夕 其三。明代。王彦泓。香风吹至又吹还,一摺银屏万叠山。别院易耽千日闷,并房难耐半宵闲。频看昨夜新圆镜,更赠婴年旧弄环。白昼未堪同笑在,隔窗贪听佩珊珊。
答刘使君。明代。李畅。落日迷春树,天涯忆去年。揶揄空自诧,衰病有谁怜。旧业堪招隐,新诗解入禅。知君未得意,共结小山缘。
拟束皙补亡诗 其三 华黍。清代。吴敦仁。有黍者华,植于阪田。何以膏之,阴雨自天。三时不害,实维丰年。我亩南东,芟柞载治。九谷三农,罄无不利。有熠其华,献之为瑞。其华熠熠,其实离离。丰我天庾,洁我神粢。神其歆止,民力存斯。康年迄用,万邦其绥。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唐代。邵升。沁园佳丽夺蓬瀛,翠壁红泉绕上京。二圣忽从鸾殿幸,双仙正下凤楼迎。花含步辇空间出,树杂帷宫画里行。无路乘槎窥汉渚,徒知访卜就君平。
题源分竹亭。唐代。刘言史。绕屋扶疏千万竿,年年相诱独行看。日光不透烟常在,先校诸家一月寒。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元代。赵秉文。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题石庵图。明代。欧大任。三峰曾削出,一室此为尊。箭栝初通路,琅玕尚满园。斋应题雪浪,铭自勒云门。载酒人能至,宁辞问字繁。
阻雪。宋代。方岳。客饭江豚美,仍须滞此留。竹深通酒舍,沙冷歇渔舟。专与诗为地,明将雪作愁。此行乘兴耳,吾亦尽风猷。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二。宋代。姜夔。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颂古九首·灵云桃华。宋代。释梵言。春风二月半,桃华红烂漫。灵云到处逢,衲僧著眼看。看,看,短棹孤舟,谁居彼岸。
书景舒庵壁。宋代。释清顺。大布君能衣,始知蚕口非。冢间容一榻,身外但三衣。护戒避生草,净心观落晖。寂寥能自守,今世固应稀。
养家苦。金朝。马钰。养家苦,没程头。一朝身死作阴囚。见阎王,不自由。修行好,有程头。三千功满不为囚。做神仙,得自由。
筑室谣和何不偕三首 其三。清代。陈恭尹。故人自有屋,屋小人日多。我已无家四十年,偶然卜隐来城阿。同时各有筑室叹,杵声橐橐遥相和。杵声缓,杵声急。未成仰屋筹,只自面墙立。
羽甫家兄同容知微花下弹琴。明代。李之世。幽人款竹扉,相对理清徽。夕霭下庭薄,轻风生袷衣。宛宛指间语,寥寥思际微。乍觉春寒重,流泉花外飞。
题汉中嶓冢观高祖庙试剑石。宋代。李曾伯。手袖干将射斗牛,当时天意在兴刘。不劳游刃烹秦鹿,直以余锋剪楚猴。将相岂烦加越砥,宽仁自足淬吴钩。断蛇断石都休问,遗恨平城雨雪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