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二首》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枕榻上的静谧景象和秋月寒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孤寂和寂静的感慨。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靠近虚檐的夜榻上,
孤独的竹席上寒冷的月亮。
梧桐的气息最先侵袭,
却不能阻挡明月的清影。
诗意:
这首诗以秋夜的静谧景象为背景,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情。夜晚,作者一个人靠近虚檐的夜榻,感受到月亮的寒冷。而梧桐树散发出的气息虽然弥漫着整个夜空,却无法阻挡明月独立而明亮的光辉。
赏析:
《秋月二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寂静的体悟。通过描绘夜晚的具体景象,如夜榻、竹席、月亮以及梧桐树,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诗中的“夜榻近虚檐”一句,清晰地刻画出作者的孤独之境。靠近虚檐的夜榻,使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和世俗喧嚣的孤独感。
“独葭玉蟾冷”一句通过对青竹竹席上寒冷的月亮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孤独。这里的“独葭”意味着竹子的独立,与之呼应的是冷寂的月亮,两者相得益彰。
“梧桐气先夺,端不碍清影”一句通过对梧桐树气息和明月的对比,表现出梧桐树枯叶飘落的气息弥漫着夜晚,却并不能遮挡明月的光辉。这不仅展现出梧桐的特殊意象,也暗示着明月的高洁和坚定。
总而言之,《秋月二首》通过简明扼要的描写,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夜晚的感悟。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意象的运用,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李石。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蝌蚪文章,写不尽、生前奇杰。剩身后、画图一幅,永留遗迹。
不道蠹鱼能蚀字,也同蝼蚁来钻穴。问天公、底事出么魔,为人贼。
满江红 先子遗容为蠹虫所蚀,重装后,幸无恙,喜而赋此。清代。沈昌眉。蝌蚪文章,写不尽、生前奇杰。剩身后、画图一幅,永留遗迹。不道蠹鱼能蚀字,也同蝼蚁来钻穴。问天公、底事出么魔,为人贼。天地德,包潜蛰。神仙梦,飞胡蝶。想胸中云气,千年犹活。匠手好将狐腋聚,臣心待补龙衣阙。勖儿孙、努力继先人,大成集。
临江仙 梦赴道州。五代。袁思古。寒夜鸡声孤枕畔,梦魂遥度舂陵。万山凝紫一江清。兵尘飞不到,歌舞尚升平。自幸依栖陪笑语,久离聊慰亲情。觉来方恨事无凭。此身疑蝶化,明灭剩残灯。
丁卯岁归仰天坞故山(二首)。明代。海岱。萍逢江汉上,曾似此林居。引水涵云窦,编花护草庐。雨香孤径竹,风冷半畦蔬。曾侍山中石,还开案上书。
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唐代。杨巨源。兔园春欲尽,别有一丛芳。直似穷阴雪,全轻向晓霜。凝晖侵桂魄,晶彩夺萤光。素萼迎风舞,银房泫露香。水晶帘不隔,云母扇韬铓。纨袖呈瑶瑟,冰容启玉堂。今来碧油下,知自白云乡。留此非吾土,须移凤沼傍。
西江月(小鹿鸣)。宋代。王千秋。四俊乡书荐鹗,一夔漕府登贤。明年春晚柳如烟。看取胪传金殿。册府牙签昼阅,词垣紫诰宵传。青楼买酒定无缘。且放金杯潋滟。
答康孟担留别。明代。卢龙云。别后怀人水一方,归来宁似客衣裳。江山异地曾留赋,花木还家渐向阳。鞭弭代兴盟有主,风尘游倦思偏长。同声海内如君几,谁许诗名附雁行。
四时花鸟图 其一 梨花白颊。元代。凌云翰。溶溶院落月三更,此影如何画得成。一树梨花双白颊,诗人闲户作清明。
颂古十九首。宋代。释法全。日暖风和莺啭新,柳垂金线击东君。东君不惜无私力,一点花红一点春。
雪中夜坐杂咏十首 其八。宋代。徐瑞。谷粟桑麻里俗淳,农谈竟夕意弥真。半壶浊酒陶陶醉,便是羲皇以上人。
江上遣兴五首 其五。明代。郑潜。穷檐有婺妇,容貌独修洁。不受贾客金,甘心对明月。士苟不得意,朝秦莫适越。贞女存纲常,丈夫愧名节。
题太白祠堂。宋代。喻良能。倒披绮裘草裹巾,酒醒玉山来映人。明月沧江故无恙,骑鲸何处狎龙鳞。
再幸华清宫。唐代。徐夤。肠断将军改葬归,锦囊香在忆当时。年来却恨相思树,春至不生连理枝。雪女冢头瑶草合,贵妃池里玉莲衰。霓裳旧曲飞霜殿,梦破魂惊绝后期。
题融公兰若(一作题容山主兰若)。唐代。孟浩然。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