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宋代。王之望。斋饭来香积,钟声出翠筠。僧投松径远,鸟下石坛驯。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涧新。萧然烟篆室,处处喜留人。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是宋代王之望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斋饭来香积,钟声出翠筠。
在山寺中,炊烟飘香,钟声从绿竹中传来。
僧投松径远,鸟下石坛驯。
僧人来到松树间的小径,道路遥远,鸟儿在石坛上停驻。
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涧新。
采摘的茶叶嫩绿如春山,清泉沏茶,水源来自雨涧,味道新鲜。
萧然烟篆室,处处喜留人。
室内静谧而幽雅,烟雾缭绕,字画装饰精美,每一个角落都能让人感到愉悦。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居住在龙华山寺的美好生活。斋饭的香气和寺庙钟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僧人在松树间行走,鸟儿在石坛上停歇,展现了山寺的宜人环境。采摘的茶叶和泉水烹制的茶,呈现出清新的味道。整个寺庙室内弥漫着烟雾,墙上装饰着精美的字画,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欢乐和喜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寺庙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寺庙生活的赞美。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整首诗词以平和的语调和朴实的词句展示了作者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传递出一种追求宁静和欢乐的心境。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王之望。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赠汪知事赴闽幕 其一。明代。区大相。薄宦驱驰越海湄,简书又向七闽移。莺花三月连南国,伴逐宫舟过武夷。
自兴济抵沧州。清代。顾宗泰。十里过花圃,沧州又目前。燕齐疆欲断,恒卫水犹连。平壤芦间屋,回堤柳外船。盟亭何处所,怀古托云烟。
文安县。宋代。陆文圭。平生知已富欧韩,辛苦修书博一官。自是朝延重科目,且教主簿到文安。
望海潮。清代。俞士彪。群雁南翔,明河西转,树头已换商飙。扰扰浮生,劳劳终日,鬓边渐点霜毛。壮志未能消。向无人知处,私淬吴刀。金鼓轰天,原来江上滚秋涛。何言铜柱难标。且风尘混迹,屠钓为交。十万樗蒲,百千沽酒,筵前红粉相招。醉了更登高。叹江山冷落,人物萧条。仰问苍苍,为须有地置吾曹。
建康六感·陈。宋代。刘子翚。悲风啸荒垣,歌断庭花曲。璧月夜沈辉,琼树春销馥。效圻游从盛,想像犹经目。丽景明新妆,清波映鲜服。承恩属令姿,被选皆华族。朝从结绮游,暮向临春宿。意高时忽谢,步远涂方促。荣华事不长,哀乐情难足。悠悠六朝事,围眄风惊烛。永怀兴亡端,斯文惭丽缛。
再次韵计教授。宋代。李石。糟丘尽醉国人狂,谁似东家礼义乡。万卷短檠磨岁月,一生寒砚敌水霜。饭牛坐待扶桑白,战马初归塞草黄。奏牍三千君未晚,殿帏正要上书囊。
留别何十五。宋代。李石。修程云水绕苍茫,马上春风薜荔香。此去鸡豚思旧社,且凭鱼雁到他乡。穷途逼仄风波恶,客路消磨岁月长。别后空阶闻夜雨,令人还忆水曹郎。
素饭。宋代。陆游。放翁年来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松桂软炊玉粒饭,醯酱自调银色茄。时招林下二三子,气压城中千百家。缓步横摩五经笥,风炉更试茶山茶。
戊戌二月中旬登稷山清榭。金朝。张万公。问囚推案朝还暮,危坐不知春浅深。今日檐间看风色,一株红杏暗惊心。
吾与吟 其二十三。明代。顾允成。喜怒哀乐未发前,此中气象作何观。古人冷淡今人笑,憧憧思虑汹狂澜。
独行。元代。张雨。春泥未成沙,曳屣柔且平。春风不鸣条,振衣凉且轻。我意本静惬,中林便独行。松盖无曲影,水乐皆全声。踽踽迫前冈,悠悠度斜坑。老樵眼如猫,见我不问名。直赠金光草,疑是古先生。
石女冢。宋代。袁默。君不见湘江不流湘水清,悲风愁雨能无情。灵妃宝瑟声未绝,九疑云锁苍梧深。又不见霸陵路入新丰道,顾念邯郸意悽恼。夫人鼓瑟君为歌,北山为椁吾将老。古来死者不胜计,历历道旁犹可记。人言梁女好鼓瑟,琴心未许人知意。高山流水声已虚,想像当时足幽思。九原可作谁与归,秋风萧萧草凄凄,邱墟之下多狐狸。
中桥二首。宋代。岳珂。过了平湖又小溪,却从芜径访多歧。如何江上乘风鷁,化作泥中曳蚝龟。谁遣旌旟行沮洳,定知鼓吹宅涟漪。中桥咫尺末由到,且作吴儿玩水嬉。
吟社递至诗卷足十四韵以答之为梅水村发也。宋代。赵必象。香魂逐逋去,翠羽招不还。醉倒赵师雄,一身花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