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宋代。王之望。抱病云山远,兴怀节物新。林红纷过雨,岭翠郁堆春。猿鸟时相狎,烟霞日自亲。可怜成底事,半世走风尘。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是宋代王之望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抱病居住在龙华山寺中,远离尘嚣的心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云山远离、节物更新的意象,展示了作者身处龙华山寺的宁静和独特的体验。林间红叶飘零,雨水滋润着大地,山岭郁郁苍翠,春天的气息弥漫其中。猿鸟时而亲近作者,烟霞自然地与他亲近。诗人深感自然与人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
诗词中的"可怜成底事"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遭遇的感慨和无奈。他抱病多年,过着病痛和风尘的生活,深感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辛酸。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感慨,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唤起读者对于人与自然、命运与人生的深思。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王之望。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题严介溪所藏何竹鹤画。明代。陆深。江南五月黄梅雨,湿云不断生远水。风流太守竹鹤翁,家住江南水云里。兴来挥洒出画图,高峰掩映云模糊。江回路转草堂静,雨崩沙塌溪桥孤。钤山堂中群玉府,此幅远淡尤足数。宪使先生最爱才,玉堂学士真博古。到处护持如有神,携来长安手泽新。高人韵士千年迹,孝子慈孙百代珍。
瑶石山房夜话 其二。明代。梁有誉。竹坞萧条夜漏迟,更堪剪烛话幽期。叶声四起催山雨,涧溜斜分到石池。松菊喜逢三径日,风尘忆共五陵时。凭阑莫奏招商曲,零落芙蓉越水湄。
杂曲歌辞 结客少年场行。唐代。虞世南。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名利。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结友一言重,相思千里至。绿沈明月弦,金络浮云辔。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少年重一顾,长驱背陇头。燄燄霜戈动,耿耿剑虹浮。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云起龙沙暗,木落雁行秋。轻生徇知己,非是为身谋。